• 132阅读
  • 0回复

立新大队新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06
第2版()
专栏:

立新大队新事多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吉林省扶余县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出现了许多新事。这里记述的是其中的几件。
书记试种“革新田”
立新大队南山顶上第一次出现了稻田。社员们三三两两前往参观。只见从一百五十多米深的机井抽上来的水,灌进蓄水池,又从蓄水池淙淙地流进稻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稻子长势旺盛。大伙兴奋地说:这块稻田是批林批孔运动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将促使咱队的生产再上一层楼。
立新大队的土地上过去龇裂着二十二条大沟,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平均亩产不到六十斤。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队党总支书记于广忠带领群众改山造地,把二十二条沟一条一条地改造过来。一九七○年粮食平均亩产上《纲要》,接着又连续三年跨“黄河”。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于广忠领导群众认真看书学习,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他通过学习和批判认识到,历代反动派和党内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尊儒反法,反对革命,反对前进。我们革命者要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革命道路上决不停步。他想,大队的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不能自满。如果能把旱田改为水田,农业生产将有新的飞跃。他把这个想法提到贫下中农代表会上,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为了摸索经验,他决定把南山顶上一片荒废的土地作为“革新田”,进行试验。第二天,于世海等四位老贫农便和于广忠一起上山研究打池埂,并且利用机井把水从地下一百五十多米深处抽上来灌进稻田。七十八岁的老贫农杨万清还亲自去外地买稻秧。
插秧那天,气温低,水冰凉,于广忠第一个挽起裤腿下水田。他插一阵秧上来暖暖脚又下去。大家跟着也都下田插秧,齐心协力,不到两天就把稻秧插完。
“革新田”里的水稻秧苗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样。这个从未种过水稻的地方,现在出现了水稻田,使人们思想大解放。原来曾经担心“白搭工”的人,蹲在地埂上,瞅着绿油油的稻苗高兴地说:“山上既然能种水稻,来年就让它在山下普遍开花!”
老贫农宣讲儒法斗争史
立新大队林场的五老汉学习小组,派出老贫农宋井凯登台宣讲儒法斗争史。这件事轰动了全村,人们赞扬说:老贫农以战斗的姿态参加批林批孔,显示了工农兵的革命气概。
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为了帮助宋井凯准备讲稿,都把行李搬到林场宿舍,住在林场,吃在林场。他们一面看园,种瓜果,空了就一起学习、讨论。宋井凯老汉下的功夫更大,他常常在晚上小组学习完了以后,回到自己的瓜窝棚又点上蜡烛继续学,发现有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就在小组里提出来。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研究《盐铁论》、《封建论》等有关儒法斗争的文章,并且在辅导员协助下,先后写了《林彪搞分裂,为的是复辟》、《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等批判文章。
经过一番准备,宋井凯开始登台宣讲了。那天晚上,大队会议室灯火通明,里里外外挤满了前来听讲的人。宋井凯联系现实斗争进行宣讲,揭露了林彪搞“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讲得深入浅出。在会议室外边听讲的人,一个个往屋里挤,掌声一阵阵从会议室传出来。这次宣讲后,宋井凯又应邀给全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以及理论学习骨干做报告,推动了全公社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发展。
妇女破旧夺高产
刚挂锄,第四生产队的妇女们便开始抢收南岗子畦田里的丰收小麦。
休息了,她们围坐在一起,眼望着丰收的小麦热烈地议论起来:想想春天,看看现在,若不是批林批孔,这薄地怎能长出这样好的麦子来?妇女们议论着,回忆起春天种麦时的情景。
今年清明刚过,第四生产队照老规矩平播了小麦。这时候,批林批孔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了。运动中出现的许多新事吸引着立新大队的妇女,使她们解放了思想,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一天夜里,设在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刘玉珍家里的家庭学习辅导站灯火通明,妇女们聚在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林批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批劲头越足。这时,刘玉珍说:“林彪要搞复辟,要倒退,我们就要用革命的办法发展生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批林批孔,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妇女们纷纷响应,提出先要从小麦耕作方法上来个改革,要把平播的小麦地改成畦田,利用电机井浇灌,夺取高产。
小麦平播后的第五天,一大清早,第四生产队的妇女们就踏着晨霜来到南岗子麦地,参加改畦田的战斗。她们人人心头一团火,冒着寒风仔细地整修畦田。经过两天和两个晌午的紧张战斗,终于把三十多亩平播麦田都改修成畦田,同时还整修了二里多长的引水渠道。
当她们第一次看到清清的机井水顺着渠道流进畦田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现在,她们看着批林批孔结下的果实,更加满怀信心。她们决心深入批林批孔,坚持前进,坚持继续革命,顶起半边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