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野战军打到那里 铁路就修到那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13
第2版()
专栏:

野战军打到那里 铁路就修到那里
铁道兵某师政治部副主任 李广生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制造种种借口,一再抗拒毛主席关于南下北宁线作战的指示。他胡说什么:“铁路桥梁多处被冲,因此还不可能开始向西运输粮食”,要待“郑家屯南北运粮道路修复”部队才能出动。把主力不南下的原因归结为运输条件困难。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事实胜于雄辩。在辽沈战役准备和进行期间,运输条件对我十分有利。一九四八年初,东北九千九百多公里铁路中九千四百公里在我们手里,敌人控制的只有一千一百多华里。为了保证铁路畅通,一九四八年一月东北野战军成立了护路军,分别在吉林、长春间和四平以北,专门负责铁路抢修。到辽沈战役前夕,东北解放区的总面积已经占全东北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七。而敌人分别龟缩在长春、沈阳、北宁线的锦州等几个地区。这样,从哈尔滨——前郭旅(前郭尔罗斯)——白城子——郑家屯(双辽)——通辽间南北交通干线都在解放区,铁路运输根本不成问题。
为了配合大兵团作战,一九四八年七月,在东北野战军护路军的基础上,整编为铁道纵队。当时,我在一个支队的线路大队机关管理股当指导员。铁道纵队成立后,兵力由原来的四千多人增加到两万多人,检修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铁路运输就更有保障了。我们的战斗口号是:“兄弟部队打到那里,我们把铁路修到那里!”我们一直把铁路修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当时,沈阳是敌占区。我们把铁路修到了沈阳东面的抚顺,修到了沈阳西面的新民。在抢修铁路中,广大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克服了材料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昼夜抢修,风雨无阻,完成了艰巨的抢修任务,为解放东北全境创造了有利的运输条件。
为了配合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作战,一九四八年八月,我们支队从吉林、长春间调往通辽、彰武一带。西进时,我们都是坐的火车。这说明当时的运输条件是好的。林彪说什么郑家屯南北道路不通,往西运粮困难,纯属造谣。在我们支队到达彰武的同时,另一支队也从白城子一带南下至锦州附近。这样,铁道纵队四个支队就有两个支队分布在郑家屯南北,直接为解放锦州服务。当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刚到北宁线,各种物资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林彪编造运输条件困难的谎言,拒不执行毛主席关于南下作战的指示,暴露了他两面派的丑恶面目。(附图片)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铁道纵队和人民群众及时抢修铁路,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把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这是当时漱阳河大桥被敌人炸毁后,我铁道纵队立即修复通车的情景。 铁道兵政治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