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勇进渠建成是对林彪的有力批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13
第3版()
专栏:

勇进渠建成是对林彪的有力批判
中共山西省黎城县委员会
叛徒、卖国贼林彪,怀着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刻骨仇恨,诬蔑我国大好形势,胡说什么“国民经济停滞不前”。林彪的恶毒诬蔑,丝毫无损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黎城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依靠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修建成勇进渠的事实,就是对林彪反动谬论的一个有力批判。
黎城县过去是一个“眼望漳水滚滚流,年年受旱年年愁”的干旱山区,农业生产长期落后。文化大革命振奋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精神,全县人民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提出“敢教黎城换新天,定把‘漳龙’牵上山”的革命战斗口号,于一九六六年底开始修建勇进渠。这条渠全长二百零四里,受益面积达十四万亩,等于全县耕地的一半。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投工一千三百万个,动用一千多万土石方。经过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奋斗,勇进渠已于今年“七一”竣工通水,滔滔的漳河水顺着勇进渠流入黎城盆地,浇灌大片良田。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带来的成果。
我们县只有十二万多人,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都很不足。如果按照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要完成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没有很多专家、工程师是不行的。是什么力量使我们能够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太行山上,开凿这道人造天河呢?是群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县广大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批判修正主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积极投入了这场改天换地的斗争。广大群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劈陡崖,越山头,凿通了总长一万七千米的六十个土石隧洞,架设了总长两千三百米的三十六座渡槽,跨越九十多条河谷深沟,筑起二十九条土石大坝,修建容水总量一千五百万方的十五座水库,建成桥涵、水闸、排洪设施等中小建筑物一千多座。
在施工中,广大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自己造水泥,修机械,搞设计,烧石灰,造工具,搞运输,为国家节约七十多万元。
勇进渠的测量队和工程专业队,除了几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是被林彪诬蔑为只知“油盐酱醋柴”的普通民工。渡槽、隧洞,他们连见都没见过。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在干中学,学中干,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完成了渠线测量、工程设计和施工等任务,架设起一座座大跨度无支架双曲拱薄壳“U”型钢筋混凝土渡槽,准确地凿通一个个岩石隧洞,创造了一件件惊人的奇迹。
毛主席教导我们:“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勇进渠正是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它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只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就能干出前无古人的业绩。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向前发展,这是有目共睹、举世皆知的事实。勇进渠的建成,不过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中的一个例证。林彪攻击“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只能是枉费心机!我们黎城县人民,决心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以“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更大成就,回击林彪的反动谬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