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学习东北工业建设中的先进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6
第5版()
专栏:

学习东北工业建设中的先进经验
田流
东北国营公营企业中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从去年十月开展以来,已扩及全东北一切工厂矿山,成为数十万职工热烈参加的群众性的运动。成千百件节省原料、减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造工具,改善劳动组织与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改造干部作风的新纪录天天涌现。这个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正在改变着东北工业的面貌,正在导引着东北工业建设走上一个全新的阶段。
东北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全国各地工矿企业应该怎样对待和接受这一先进经验呢?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东北全部解放后,各厂矿在共产党与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帮助中,迅速胜利的完成接管工作,并复工生产了。但由于干部缺乏管理工业的经验,部分思想未改造的留用人员又假公济私贪污腐化,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根据此种情况,遂于去年夏季发出关于反对浪费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指示。各厂矿职工接到工业部指示后,便在七、八月间掀起了异常热烈的反浪费斗争。在日益深入的反浪费斗争中,发觉最大的浪费是机器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和生产力低下,同时也体会到没有科学的“定额管理”,便不可能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因此也就不会有完善的经济核算制。既然实行“定额管理”是经济核算制的基本环节,那么“额”在那里呢?伪满时代的工业资料,大部被日寇和国民党糟坍遗失了,个别工厂中虽然可以找到一部分工种的“技术定额”,但也不完全适合新情况的需要。东北工人阶级以国家主人翁的自豪鄙弃了那“做亡国奴时的奴隶定额”,要创造“自己的主人的定额”,于是在先进工人赵国有、张尚举等倡导下,在东北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积极赞助领导下,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如野火燎原,十月下旬就燃遍东北各矿厂。
已经胜利地进行了三个月并仍在热烈开展着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正推动着东北工业建设走向新的高潮。如何学习东北工业建设中这一卓著成效的先进经验,就成为全国职工和经济工作者以及关心祖国建设的全体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死拉硬扯一成不变的机械搬用,固然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相反的,还可能造成工作中的巨大损失;但对此成功经验加以拒绝和轻视的保守态度,也必然会给企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为着更好的推广和学习东北工业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简单谈一谈东北工业在新纪录运动开展前的主要情况是有益的。当时东北主要工矿区——南满刚刚解放半年多(和目前华北、华中、华东等工业城市相似)各厂矿经过护厂接管后,大都复工生产了,在工人中已进行了初步的政治教育和民主运动,工人的觉悟已经提高,但干部还很缺乏管理经验。因此在提出开展新纪录运动时,许多企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提出:“干部不懂技术没经验”,“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生产不正常、机构不健全”等等“困难”和“理由”,认为不能开展新纪录运动。这种思想一开始就被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人民政府工业部有力的批判了,指出那是“保守落后,缺乏群众观点”的错误思想。后来的事实证明东北局和工业部是正确的。当许多企业管理干部接受了东北局的指示,在“第一仗先向自己打”的思想斗争中克服了自己的保守主义观点后,纷纷深入现场,和工人一起参加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这期间涌现了本溪煤铁公司副经理徐宏文同志领导工程师技术人员深入矿井试验掘进的典型事例;安东机械厂工会主任深入车间,创造了工会领导新纪录运动的经验,使工会工作从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的泥沼中脱出,而真正成为生产的推进者和鼓动者;哈尔滨电车厂共产党支部也找到了保证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的门径。工厂行政、党、工会及其干部都开始获得工厂管理经验与生产知识,进一步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里是不可能或很少可能迅速获得管理经验与生产知识的,这些知识只有在深入现场深入运动中才能获得。至于“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生产不正常、机构不健全”等等,更是懒惰者的借口。东北的经验同样证明:有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再来开展新纪录运动自然是应该的,但绝不能等待“万事俱备”再进行运动,因为新纪录运动本身正是使生产正常、机构健全的最好方法。在东北,随着新纪录运动的开展和深入,许多矿厂改变了旧的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办法,建立起新的生产制度和劳动纪律,开始制定自己原材料、数质、量等各方面的“定额”,因此也就有可能进行成本计算,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化管理了。目前全国工业状况,正像半年前东北工业状况一样,完成了接管和复工生产了,工人教育与工人运动已有初步成绩,接受和学习东北工业建设中这一先进经验的基本条件已渐具备,关键问题是克服职工间的保守思想,特别是企业领导思想上的保守主义。至于采取何种形式来接受和学习东北这一先进经验,则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过去,各地曾经不止一次开展过的生产竞赛运动、立功运动、劳模运动等等,本质上都是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只不过不如东北开展得经常持久、广泛深入和全面完整而已。不管名称和形式如何,只要工厂行政干部、共产党支部及工会经常锐敏及时的发现、培养、奖励和推广先进生产者的先进经验——各种各样的新纪录,就会带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而成为群众性的创造纪录的生产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