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治服黄河的愿望实现了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各族人民歌颂道: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塞上江南大变样,青铜峡谷筑大坝,各族人民幸福万年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16
第1版()
专栏: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治服黄河的愿望实现了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各族人民歌颂道: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塞上江南大变样,青铜峡谷筑大坝,各族人民幸福万年长!
新华社银川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五日电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并发挥显著效益。
青铜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开发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之一,座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县境内。它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防凌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登上贺兰山巅,放眼望去,只见天高云淡,长城内外一片锦绣。由一条长龙似的大坝和一排电站所组成的宏伟壮观的青铜峡水利枢纽,拦腰斩断了黄河。大坝上游,波光粼粼的“湖水”,驯服地通过引水渠首,流入七条大干渠,灌溉着三百多万亩良田,广大灌区展现一片碧绿。坝体中,水轮发电机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十数条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工厂和辽阔的农村。
青铜峡水利枢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刚成立的一九五八年动工兴建,一九六○年发挥灌溉效益,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九六七年底开始发电。几年来,全灌区粮食平均亩产上《纲要》,出现了一批粮食亩产过“长江”的县、社、队。贺兰山下和鄂尔多斯台地的一些沙漠、荒滩,引黄河水上山,也建起了几十个农场、林场和果园。纵横七千多平方公里的灌区,现在水源充足,结束了遭受黄水泛滥成灾的历史。青铜峡水利枢纽,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网的中枢。有了它,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如今已迅速发展起冶金、煤炭、机床、化肥、农机、纺织等现代工业。去年,全自治区工业总产值比青铜峡电站发电前的一九六六年增长了三倍多。灌区百分之九十五的生产队通了电。青铜峡水利枢纽成了“塞上江南”的灿烂明珠,它使这“塞上江南”变得更加富饶美丽了。广大回、汉族人民欢欣鼓舞,热情歌颂道: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塞上江南大变样,青铜峡谷筑大坝,各族人民幸福万年长!
宁夏各族劳动人民征服黄河的斗争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执行法家路线的秦始皇奖励耕战,当地劳动人民就开始引黄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据宁夏地方志记载,现在秦渠,相传即创始于秦。在汉、唐时期,当地回、汉劳动人民继续修建新渠,延长旧渠,发展为五条灌溉渠道。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解放前,黄河上始终没有建设过拦河坝,以致洪水季节黄河经常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有计划地治理黄河的工作开始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宁夏广大回、汉族人民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红旗,从黄河两岸,六盘山麓,骑着毛驴、骆驼,划着木船、羊皮筏子,带着工具和帐篷,浩浩荡荡开进了青铜峡工地,决心“缚住苍龙斗倒天,征服黄河搬走山”,让黄河真正造福于我国各族人民。
青铜峡水利枢纽包括一座长六百九十七米、高四十二米的混凝土拦河大坝,六个河床闸墩电站、二个渠首电站,七孔溢流坝,三孔泄洪闸和开关站等建筑工程。它的建设过程,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战胜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青铜峡水利枢纽的灌溉效益,拦河大坝坝址不是选择在峡谷最窄的地方,而是在宽阔的峡谷出口处。这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当广大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开工建筑大坝工程时,刘少奇极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有人说什么在这种地方建坝,没有洋设备,没有外国专家指导,是“冒险”,是“蛮干”,妄图阻挡工程的建设。工程局党委带领广大回、汉族工人,坚决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采取了“土法先上马,逐步机械化;土洋相结合,方法多样化”的施工措施,大搞群众运动,保证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一九六○年二月大坝截流以后,刘少奇又大刮下马风,妄图再次扼杀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广大回、汉族建设者发扬反潮流的革命精神,顶住了下马风,继续施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这项工程带来了新的巨大动力。职工们乘强劲东风,在工地开展革命大批判,痛击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决心以更大的革命干劲加快建设速度,把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干扰、破坏而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毕,发出了强大的电流。随后,又逐年安装了新机组,发电量不断增长。现在正在安装第六台机组。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多少年来宁夏回、汉族人民治服黄河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在保证灌溉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部分工程要在不灌溉的冬季结冰期施工。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各族建设者运用宁夏当地劳动人民传统的治水经验,堆筑成总工程量达二十五万立方米的“草土围堰”,叫黄河让出河道,为开挖大坝基坑创造了条件。这一创举,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经验。这种施工方法,就地取材,较混凝土和砂石围堰节约投资百分之八十,提高工效三、四倍。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水利枢纽的水量,现在在贺兰山麓的荒原和鄂尔多斯台地的沙漠里,已经新开了总长达一百一十三公里的西干渠和七十公里的东干渠。同时,对几条古老的渠道也进行了疏浚和改建、延伸,从而扩大了旱涝保收的灌溉面积。
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开工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在建设过程中,全国有三十二个大、中城市支援了大量技术力量和器材,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移交生产后,广大回、汉族工人以更大的干劲抓革命,促生产,保证了连年灌溉用水的需要和发电量计划的超额完成。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工人们努力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成长起一支工人理论队伍。他们积极研究儒法斗争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用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成就,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及其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罪行,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进一步发展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为加快工农业生产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青铜峡大坝夜景。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