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中毛人民友谊万古长青——记中国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0
第5版()
专栏:毛里塔尼亚通讯

中毛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记中国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
在毛里塔尼亚南部的内马、塞利巴比,中国医疗队人员和毛里塔尼亚医务人员紧密合作,为当地人民防治疾病。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当地,到处可听到洋溢着两国人民友谊的动人故事。一位中国医疗队员说得好:“中国医疗队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中、毛友谊的成果,都是两国医务人员友好合作的结晶。”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傍晚快下班的时候,内马医院的急诊室接到一位受重伤的青年牧民。这位名叫迪·乌尔德·塔利布·阿马尔的牧民,是从一百八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居民点赶送来的。经检查,发现病人左侧颅骨凹陷性骨折,硬脑膜血肿,左眼瞳孔散大,右肢体瘫痪,病人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若不马上进行脑外科手术,病人有发生生命的危险。内马医院的毛、中两国医务人员立即投入抢救病人的工作。
内马医院是个内地的小医院,设备简陋,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复杂的手术。但是,为了抢救这位青年牧民的生命,两国医务人员不顾疲劳,决心克服医疗设备上的种种困难。没有电灯照明就用手电代替,缺乏专门脑科手术器械就用别的器械代替,没有吸引器就用注射器代替……经过周密准备,紧张的抢救病人的战斗开始了。在战斗中,由于两国医务人员的密切合作,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到夜里十点多钟,手术成功地结束了。这时,病人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两国医务人员又轮流在病人旁边日夜守护,观察病情的变化,适时打针用药,发现病人呼吸道有阻塞现象,立即进行排除,保证病人呼吸畅通。在他们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下,手术后的第四天,病人终于清醒过来,睁开了眼睛。当医务人员向阿马尔问好时,他会意地露出了微笑,接着嘴唇微动,迸发出“拉巴斯”(你好)的声音。
阿马尔醒过来的喜讯很快传开,医院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两国医务人员、病人家属、住院病友,纷纷互相道喜祝贺。内马市许多同阿马尔不相识的毛里塔尼亚各界朋友也纷纷前往医院,向阿马尔和中、毛医务人员祝贺。内马大区区长和内马省省长也亲自到医院探望阿马尔,并热情赞扬毛、中两国医务人员的友好合作和毛、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十一月三十日阿马尔病愈出院那天,整个医院再次沸腾起来。送行的人们不断向阿马尔道喜;阿马尔和他的父母、奶奶以特别激动的心情,对两国医务人员再三表示感谢;中、毛两国医务人员也相互祝贺这一合作的成果……这时,欢送的人群中响起了宏亮的口号声音:“中、毛人民友谊万岁!”“祝毛、中友谊日益发展!”
在塞利巴比医院里,两国医务人员一面并肩战斗,一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毛里塔尼亚医务人员经常地、毫无保留地向中国医务人员交流医疗经验和技术,使中国医务人员增加了不少诊治毛里塔尼亚一些地方病的知识和方法。毛里塔尼亚医务人员也从中国朋友那里学到不少医疗技术。他们在生活上也互相关心,亲如一家。
在塞利巴比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疗队人员一时缺乏蔬菜吃,给毛里塔尼亚医务人员发现了,他们立即跑到自己菜园里拿来一筐新鲜蔬菜送给中国朋友。医院的负责人马马杜每天要处理大量行政事务,但是当他发现医院门诊病人很多时,为了减轻门诊处中国医务人员工作量,他就亲自投入门诊工作。有一次他外出时,特地从外地托人给中国医疗队送来大西瓜。
今年初,毛里塔尼亚人民欢度宰羊节时,马马杜特意邀请中国医疗队全体人员到他家里作客。他说:“我希望你们生活在毛里塔尼亚就象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事实确是这样,每个中国医疗队员都有这个感受:“生活在这里就象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