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井冈山传统代代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1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

井冈山传统代代传
站在巍巍井冈山上,展望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五大哨口内外,一片郁郁葱葱。毛主席亲自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如今已是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山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井冈山人民,牢记毛主席关于“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导,正在用革命和生产的新成就,谱写着井冈山斗争的新篇章。
(一)
茨坪大队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原来的支部书记邹发桂是位老红军战士。全国解放后,他串连几户贫农,在全区第一个办起了互助组,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跟着毛主席,步步向前进。一九六五年,他临终时,对儿子邹源铭说:“跟毛主席走就是胜利。这是老一辈人几十年斗争得出的经验,你要牢牢记取。”
“跟毛主席走就是胜利。”邹源铭牢牢记住这句话。一九七一年,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带领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正在这个时候,由于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的人妄图煽动社员搞副业单干。邹源铭想,井冈山人民不能丢掉井冈山革命精神,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他领着全体社员来到茨坪毛主席旧居办学习班,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井冈山的斗争》,请老红军战士李登林给大家讲述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和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干部、群众经过热烈讨论,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把毛主席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建设得更好,为社会主义立新功。邹源铭带领群众,继续顶风冒雪,开沟挖渠,平整土地,改造低产田。经过连续几个冬春的苦干,茨坪大队把过去的烂泥田、望天丘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寨田,被人们誉为“井冈山上大寨花”。
井冈山公社桐木岭下的平头生产队,有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一度兴风作浪,煽动社员上山搞副业单干。共产党员、生产队长张冬生办起政治夜校,组织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少数群众一时认识模糊,经过学习也擦亮了眼睛,纷纷起来揭发和批判这个历史反革命分子的罪行。他们说:“我们决不能上阶级敌人的当,搞资本主义歪门邪道,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大家意气风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苦战一个冬春,挖了四十四条水沟,改造了七十三亩冷浆田,平整了五十亩土地。几年来,平头生产队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后进队一跃成为先进队。
(二)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井冈山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当年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暴动队员,如今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人老心红,斗志不减当年。红军女战士罗尚德,当年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斗争中,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全国解放以后,她带领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斗敌人,样样走在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她和生产队的妇女共同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批判了轻视妇女的孔孟之道,组织妇女突击队,上山砍柴烧石灰,改造了二十一亩冷浆田,并且冲破旧的习惯势力,发动妇女社员耕田、耙地,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井冈山造纸厂老工人罗才恩、龙学鎏在文化大革命中,和工人们一起,批判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坚持自力更生,修复一台被有些人要当作废铜烂铁处理的造纸机。在厂党委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修理小组。他俩领着大家参观了当年红军战士用打铁炉制造枪炮的旧址。罗才恩对大家说:“有当年红军的那种革命精神,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他们把这台机器的七百多个部件,全部拆下来,一件一件地检查,认真细致地修理,常常干到深更半夜。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在废料堆里躺了好久的旧机器,又轰隆隆地转动起来了。这台造纸机的修复,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去年全厂纸的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一年的产量增长二倍半。
黄洋界哨口公路养路班班长李昌炎,带领八名工人常年战斗在一千四百米的高山上。每当雨雪季节,李昌炎就带领工人,不分昼夜守护在公路上,及时搬走塌方,填平陷坑,铲除冰雪。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李昌炎单身查路,当他来到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山经常休息的大槲树下时,发现一个涵洞被山洪卷下来的泥石阻塞了。如果不及时疏通,路基就会冲坏,但要钻进这个只有五十厘米宽、六十厘米高、十四米长的涵洞去掏泥石,一旦积水冲过来,自己来不及退出,就有憋死在里面的危险。李昌炎看了看大槲树,浑身增添了力量,毅然钻进涵洞去掏泥石。一连掏了四十分钟,当他掏开最后一层泥石时,哗的一声,滚滚的洪水汹涌而来。他来了个急翻身,安全地退了出来。
(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一批批知识青年到井冈山插队落户。他们在党和贫下中农的教育下,在革命摇篮里茁壮成长。
在拿山公社小通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徐鼎茂,到井冈山以后,就和其他知识青年一起,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沿着当年毛主席走过的路,到茨坪、大小五井、五大哨口等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老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小徐深受教育。小徐以老红军为榜样,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为了抢修电站,他夜以继日地连续苦干了三天。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他奋不顾身地在汹涌的洪水中打捞起一百多根木头。他到井冈山插队以后,长时间没有回家。一年冬天,经大队领导同志动员,小徐准备回上海探亲。就在这时候,他看到报上发表了本省两个先进生产队科学种田的材料。建设井冈山的热情鼓舞着徐鼎茂,他放弃了回家的打算,到这两个先进生产队去取经,学到了许多经验。徐鼎茂的事迹,受到了社员群众的称赞。
今年年初,二十岁的李瑞林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井冈山分校毕业,回到自己家乡井冈山公社罗浮生产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小李联系生产队的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罗浮生产队几年来生产发展不快,根本原因是有的干部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立即向公社党委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大胆揭露了生产队存在的问题。李瑞林的革命精神,得到公社党委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后来,社员们选他担任了生产队长。他组织社员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同资本主义倾向展开坚决的斗争,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虚心向老贫农求教,把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今年,罗浮生产队早稻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二十。
朱砂冲大队团总支书记李定高,是一九六九年从学校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五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下了几十篇读书笔记。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和队里的知识青年组织了青年业余理论小组,刻苦学习革命理论。他们还访问革命老人,了解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写了许多篇革命大批判文章,撕下了林彪“志壮坚信马列”的画皮,揭露了他是个“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生产中,小李起早摸黑,勤学苦练,很快地掌握了使用插秧机的技术,并耐心地教给其他社员,使全队机插面积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老一辈的革命者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人,高兴地说:“有这么好的后一代,井冈山的革命传统一定会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