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鄂温克族猎民新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1
第2版()
专栏:

鄂温克族猎民新村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左旗,有一个鄂温克族猎民新村。
定居在这里的鄂温克人,解放前世世代代游猎在大兴安岭北麓的原始森林里。相传在二百四十多年前,这里的鄂温克族有七百多人。但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反动统治者把他们看作野人,对他们实行残酷的迫害和蹂躏。他们过着喝山水,吃兽肉,穿兽皮的原始生活,贫病交迫。到解放初期,仅剩下一百三十六人,陷于民族灭绝的边缘。
解放后,党和国家给鄂温克人送粮、送布、送医药;拨出专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一九六五年,他们住进了国家建筑的宽敞明亮的木房,盖上了新被褥。一九六七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猎业队,走上了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定居和走上集体化道路以后,很快建起了医院、中小学、粮店和贸易公司,实行免费医疗,免费上学。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鄂温克民族干部成长起来了,其中有的担任了乡革委会副主任、乡团委副书记、武装干部、猎业队的党支部书记,还有人民警察、医务工作者、小学教师,等等。由于党和政府采取很多保健措施,鄂温克族人口已逐年上升。
我们来到猎民新村,访问了老猎人依那兼纪。他说:“在解放前,我只靠一只破旧的猎枪,风餐露宿,游猎在深山里,不论刮风下雨,冰雪严寒,常年住在山上。不分冬夏,从头到脚,离不开兽皮。那时,鄂温克人无医无药,有时肚子疼了就吃点桦树皮灰,或者请‘萨满’来跳神。一家家鄂温克人惨死在深山里……。”
说到解放后的变化时,老人仰起头,望着墙中央悬挂着的毛主席画像,感激地说:“毛主席给我们鄂温克人带来了幸福生活。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们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日子越过越甜。现在,我们住的是宽敞的木房;吃的是大米、白面;穿的是卡叽布、华达呢;银行里家家都有存款;有病国家给花钱医疗,重病人还送到城市去治。猎民妇女林克的小孩得了急病,党和政府派直升飞机到山里进行抢救。这些,我们鄂温克人以前连作梦也想不到啊!”
我们来到了茸角加工厂。猎民妇女们,把那一串串的鹿茸,挂在晾晒架上,沉甸甸、毛茸茸的,一片丰收景象。一位女猎民把仓库的门打开了,鹿鞭、鹿尾、鹿筋、?筋、熊掌、熊胆、灰鼠皮,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这些珍贵药材和稀有皮毛,看了真叫人喜爱。
驯鹿是我国的一种稀有珍贵动物,也是鄂温克民族的交通工具。文化大革命以来,这里的驯鹿得到很大发展,现在已有一千多只,每年生产鹿茸七千多两。近几年来,他们还为全国各地动物园提供驯鹿一百多只。
这个猎民新村,现在已由单一的猎业生产走上了以猎为主,农猎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道路。
在一条长达几百米的堤坝上,我们看到远方正在开荒的拖拉机。他们计划今年开荒七百亩。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他们今后还要开更多荒地,争取在两三年内达到粮菜自给有余。
听吧!阵阵歌声飘荡在山谷:
达紫香花满山坡,
鄂温克人爱唱歌。
过去鄂家受压迫,
口唱山歌心难过;
如今当家作了主,
幸福的歌汇成河。
鄂温克人跟党走,
毛主席话记心窝!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