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传播革命火种的带头人——赞话剧《枫树湾》赵海山的形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1
第3版()
专栏:

传播革命火种的带头人
——赞话剧《枫树湾》赵海山的形象
解放军某部 刘成华
枫树湾里吼声震天,农民们举起了革命造反的刀枪;井冈山上红旗飘扬,毛委员指航程天高地广……。湖南省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枫树湾》,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一幅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画卷。这出取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戏,通过刻画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较深刻地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塑造了赵海山这个革命农民运动的组织者的英雄形象。
一九二六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席卷了赣水、湘江两岸。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枫树湾这个表面平静的山村里,也蕴蓄着一场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的生死搏斗。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赵海山接受党的委托,肩负着革命的重担,回到家乡枫树湾,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里来,为创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业”而英勇奋斗。为了在斗争中揭示这个传播革命火种的带头人的英雄性格,剧本为赵海山设置了三种对立面。一是恶霸地主汤汉池的反革命势力——团防局。二是改扮成北伐革命军官,披上革命朋友外衣的地主儿子汤家驹。三是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胡思禹。三种势力有一个共同的反动目标,就是妄图把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镇压下去。面对这场严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赵海山把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学到的革命理论和枫树湾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他对恶霸地主汤汉池狠狠地斗;对汤家驹这个披着北伐革命军官外衣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彻底地揭;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潮流则坚决地顶。正是在这层层迭迭、一浪高一浪的矛盾斗争中,赵海山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得到了比较突出的展现。
党领导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你死我活的搏斗。《枫树湾》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把赵海山放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他的英雄性格。他风尘仆仆回到家乡,就深入群众宣传革命的真理,教育群众看清革命的目标,认识自己的力量,挺起胸膛,抱成一团,在党的领导下为“不当牛马要做人”而斗争。革命的真理武装了群众,枫树湾的农民运动呼拉一下火红地闹起来了,表现了赵海山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工作才干。他当着荷枪实弹的团丁的面,一把撕了团防局的催租告示,据理力争斗垮了阴险狠毒的汤汉池,义正词严地宣布反动派的大印不作数了,“王法”要改,“世道”要变,使“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表现了他敢于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善于斗争的斗争艺术。他冒着种种风险,率领农民亮出了农会的大红牌子,冲破胡思禹的百般阻挠,建立起了农民的革命武装,表现了他听毛委员的话,坚决走武装斗争道路的决心,……。戏的第五场是表现两个阶级生死搏斗的重场戏,也是刻画赵海山以及农民革命英雄群像的很精彩的一场戏。农民自卫军在机智的莲妹子的配合下,缴了团防局的枪,正要对汤汉池进行公审时,汤家驹带着军队赶来了。文来文对付,武来武对付。汤家驹气急败坏,准备拔枪动武,赵海山一声令下,缴了他的枪。汤家驹又以考虑国共“两党的关系”和“破坏国民革命的责任”来进行讹诈,赵海山针锋相对,严词痛斥:“我们和国民党右派不共戴天!”“谁镇压农民运动,谁就是反革命!要承担责任的是你!”旗帜多么鲜明!批驳多么有力!正当成三叔举起大印,准备盖印处决汤汉池时,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胡思禹也插上一手,以“避免扩大事态,刺激对方”为由,要求立即释放汤汉池。赵海山接到纸条,一霎间的静场,以静显动,表现了他内心汹涌激荡的感情。杀汤汉池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是革命斗争的需要,不杀汤汉池还叫什么革命!他果断地把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喊道:“盖印!”“啪嗒”一声,成三叔把大印盖在判决书上。赵海山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定性,在这坚定的“盖印”声中得到了比较突出的展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在我们党内推行了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把革命的领导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妄图把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打下去。当这种错误潮流扑向农民革命运动的时候,是以革命的利益为重,敢于硬着头皮顶住,还是不顾革命利益而随波逐流?《枫树湾》通过赵海山与胡思禹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揭示了赵海山敢于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
路线斗争总是伴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而激化。正当枫树湾的农民自卫军与东乡的同志密切配合,准备消灭汤家驹“清乡”的反革命武装时,胡思禹利用职权,解散了东乡的农军;并秉承陈独秀的黑旨意,下了把“枪枝弹药全部交给国民党”的命令。做过牛马的人,最懂得翻身做主人的甘甜;听毛委员的话拿起枪的农民,最懂得革命的意义。夏长庚激动地说:“交了枪不就是交脑袋吗?”莲妹子责问说:“交了枪,拿什么给乡亲们报仇?”牛伢子愤怒地说:“交了枪,还干什么革命?”短短的话语,包含着多么朴实而深刻的道理啊!胡思禹面对群众的抵制和反对,立刻抬出“总书记陈独秀”这个“大人物”来。群众愣了,战士们哭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把眼睛看着自己的带头人赵海山。共产党员能不能反对错误的潮流?赵海山从拿起枪杆子扬眉吐气,丢掉枪杆子会人头落地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敏锐地感到胡思禹的话味道不对,与毛委员的教导不符。“干革命还得看听谁的话,走哪条道。”他如中流砥柱,巍然挺立,激昂地说:“大家还记得毛委员说的吗?”这时,戏里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回答:
苗望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成 三:“若被这种梭镖队吓翻了,那真是胆小鬼!”
赵海山:对,让那些胆小鬼发抖去吧!(把枪交给长庚)
攥紧了。
夏长庚:哎!攥紧了。
胡思禹:你们这是干什么,这是违抗陈总书记的命令!
赵海山:错的东西我们决不执行。
胡思禹:你到底听谁的?赵海山:我们听毛委员的!
众:我们听毛委员的。
这呼声象大海的巨浪压倒了右倾投降的逆流,这呼声象高山的松涛淹没了机会主义的哀鸣。赵海山带领群众反潮流的形象,犹如枫树湾里那棵枝干挺拔的老枫树一样屹立在我们眼前。对赵海山无限热爱毛委员,坚决听毛委员话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胡思禹是无法理解的。他咒骂海山“天性好斗”,诬蔑海山是“争兵权”。经过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锻炼的赵海山,一眼就看穿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是“为资产阶级争兵权”。他自觉地为无产阶级争兵权,勇敢地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斗争。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剧本以饱满的热情揭示了赵海山这种可贵的革命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树有根,水有源。赵海山这种坚定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他从小受到父亲英勇抗租斗争的影响。父亲和劳动人民被残杀的仇恨刻在他心上“一天也不敢忘”。他参加革命后,到过江西安源,参加过煤矿工人大罢工,受到了工人阶级彻底革命精神的熏陶;跑遍了湖北,参加北伐,经受了革命战争的锻炼;更主要的是他到过广州,在毛委员亲自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受到毛委员的直接培育,这是指引他胜利前进的灿烂明灯。第四场戏里有这样一段意义深长的描写:黑暗的夜空布满了乌云,在农会办公室的油灯下,海山和成三、望春几个支委在专注地学习毛委员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苗望春读到:“若被这种梭镖队吓翻了,那真是胆小鬼”时,成三叔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积在心底里的话自然地脱口而出:“对!只有地主老财看了害怕,咱们共产党看了决不害怕。”苗望春惊喜地说:“三叔,您是怎么知道的?”他接着念道:“你听:‘只有土豪劣绅看了害怕,革命党决不应该看了害怕。’毛委员正是这样写的。”简练的几句话把贫农最懂得革命,毛委员和革命人民心连心的阶级联系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赵海山从贫农身上深刻地感受到,毛委员说的句句都是劳动人民心里话,更加明确了革命的道路。“认准了毛委员指的道,到哪儿都错不了。”正因为在革命的航道上有毛委员指引,不管斗争多么复杂,赵海山都能认清方向不走岔道,不管压力有多大,赵海山都能挺起胸膛顶得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赵海山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话剧《枫树湾》塑造的赵海山的英雄形象尽管还不够丰满,反映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深度也不够,但它仍然是一出优秀剧目,是一部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的生动教材。看过这出戏,更加鼓舞我们紧握枪杆子,誓为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保卫革命前辈用枪杆子夺得的无产阶级江山而战斗终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