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天命论”与“天才论”都是复辟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4
第2版()
专栏:

“天命论”与“天才论”都是复辟论
广西南宁市机床厂工人理论学习小组 曾予今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我国两千多年来,在对待“天命”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儒家“尊天命”,法家“反天命”,两者不可调和。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两家在“天命”问题上的斗争,弄清斗争的实质,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有益的。
儒法两家“尊天命”与“反天命”的斗争
“天命论”产生于殷商奴隶社会。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科学知识贫乏,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解释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以为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神”的力量存在。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利用了这种观念,并把它神秘化,编造了“神”或“上帝”主宰一切的说法,把所有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种种活动,都说成是由“天”的意志支配的。例如,殷王为了加强他的统治,就自称是“上帝”的儿子,是人间独一无二的王。殷商末年,纣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是搬出“天命论”来吓唬奴隶们,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商书》)就是说,我纣王的统治是上天授予的。可见,“天命论”是奴隶主阶级用来欺骗奴隶,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而奴隶们并不相信天命,据说有一次,奴隶们就曾把纣王祭天的猪、牛、羊都抢来分吃光了。
随着奴隶制统治日益衰落,奴隶主贵族“尊天命”的思想也日益动摇;至春秋末期,奴隶制分崩离析,处于覆灭的前夕,孔老二为了维护奴隶制社会,把殷周的“天命论”接过来,加以修饰、改造。他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要人们“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服服帖帖地听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战国时期,孔丘的孙子孔伋和孟轲对孔老二的“天命论”又进一步发挥,宣扬“天人合一”,说什么“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为反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维护反动统治、开历史倒车、搞复辟,制造理论根据。
针对儒家的反动“天命论”,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荀况提出了“天人相分”的思想,给予孔孟的“天人合一”以有力的打击,为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夺取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荀况的学生韩非、李斯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的“反天命”思想,否定天命神鬼,重视人的作用。他们认为国家的兴亡与天命神鬼无关,主要是取决于如何治国和国家的强弱。
西汉中期,以董仲舒为首的反动儒生又进一步把孔孟的“天命”思想神秘化。宣扬“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说什么:“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于天也。”使“天命”思想更体系化,以适应维护反动封建统治的需要。
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对“天命论”作了有力批判。他斥问道:“天无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论衡·自然》)这就是说,天没有嘴巴和眼睛,如果天是物体的话,就与大地相同;如果天是气体的话,就象云烟一样,怎么能有嘴巴和眼睛,怎能有意志呢?!王充还用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驳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例如,雷电伤人,有人说是“天发怒”。而王充则说:“雷者,火也。”他认为人被雷打死以后,身体好象有火烧的痕迹,尸体上也有烧焦的气味,所以雷为天怒的说法是“虚妄之言”,是毫无根据的。
到唐代,儒法两家“尊天命”与“反天命”大论战的代表人物,儒家一方是韩愈,另一方是著名法家柳宗元。韩愈等人认为,天是赏功罚祸的,人们开发自然就会得罪天老爷,要受到惩罚。柳宗元对此作了严肃的批判。他认为,人们“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说》),根本与天无关。
到宋朝以后,孔孟之道就成了“理学”,亦称“道学”,中心内容就是讲什么“天理”“天道”。元、明、清时期儒法两家的斗争,就是围绕着“理学”和反“理学”进行大论战,其中也包括“尊天命”和“反天命”的大论战。在儒家的黑旗之下,是一帮腐朽的儒生:程颢、程颐、朱熹、王守仁、曾国藩等;在法家的大旗下,则有王安石、沈括、陈亮、张居正、李贽、王夫之、龚自珍等。两军对垒,阵线分明,斗争非常尖锐。
“尊天命”与“反天命”斗争的实质
儒法两家在“尊天命”与“反天命”问题上的斗争,延续了两千多年。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呢?
历史上的百家争鸣,从哲学思想来说,归根结底就是两家:唯物论、辩证法一家;唯心论、形而上学一家。因此,“反天命”与“尊天命”的斗争,实际上是唯物论同唯心论的斗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历代儒家都把“天”看作是有意志的,物质世界是由“天”派生出来的,讲“天人合一”,这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法家大都主张“天人相分”,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否认天命的说法,讲“人定胜天”,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又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唯心主义客观上就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从儒法两家围绕“天命”问题的斗争中,可以看到,儒家的“天命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为维护、复辟奴隶制,反对新兴的封建制服务的;在地主阶级日趋保守和反动以后,它又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反对社会革新,镇压农民起义效劳。法家“反天命”思想在封建社会初期是为批判、抵制复辟奴隶制的逆流,建立、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的;在封建社会中期和后期,则是进行社会变革的有力思想武器。儒家要顽固维护“天命论”,以维持或复辟反动阶级的统治;法家要从“天命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社会变革的趋势。所以,儒法两家“尊天命”与“反天命”的斗争,反映了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
新兴地主阶级和法家代表人物提出“反天命”的思想,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在一定的时期内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他们毕竟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总是把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建筑在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上。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决定他们不可能彻底地批判唯心论的“天命论”。
毛主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我国的历史上,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运动都对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反动的“天命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柳下跖为首的奴隶起义,斗争锋芒直指反动没落的奴隶主的罪恶统治。柳下跖痛斥孔老二是罪大恶极的“盗丘”,并申明奴隶阶级不信上帝,蔑视奴隶主阶级“尊天命”的思想。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战斗口号,对自称“受命于天”的帝王将相表示怀疑,提出挑战,显示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给汉儒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命论”以沉重打击。
唐朝黄巢起义号称“冲天将军”,就是要冲破封建统治阶级之“天”。
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毅然劈碎了孔老二的牌位,反对神权的权威,否定封建君权的权威,打破天命的束缚,领导了太平天国的伟大斗争。
奴隶和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打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同时,冲破了反动的“天命论”的精神枷锁,推动着历史前进。
林彪鼓吹“天才论”的反动本质
几千年来,儒家鼓吹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论,受到法家的有力批判,受到劳动人民的猛烈冲击。但是,一切反动阶级和机会主义者为了搞复辟倒退,总要把“天命论”加以修补之后抬出来,为他们的反动政治目的服务。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就是如此。他把儒家的“天命论”视为珍宝,狂热鼓吹。他学着孔老二的腔调,把自己打扮成“受于天”的“天马”,企图证明他是一个罕见的“天才”、“至贵”。林彪的这一套完全证明他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宣扬“天才论”的罪恶目的是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林家法西斯王朝。然而,客观事实总是和一切反动派的主观愿望相反。正如历代儒家一样,“天老爷”没有能够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林彪这匹乞灵于“天才论”的“天马”,结果只能是从天上掉到地下,摔得粉身碎骨。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两千多年来“尊天命”和“反天命”的斗争事实告诉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尊天命”与“反天命”的斗争仍会继续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还会长期存在。我们一定要认真看书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一步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彻底批判反动的孔孟之道,与阶级敌人斗,与错误路线斗,与天斗,与地斗,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