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4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

两个青年炉长
鞍钢炼钢厂里有两个青年炉长。五年前,他们都还是红卫兵小将;如今,他们成了钢铁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是祖国千百万青年工人的缩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时候,看到新的一代茁壮成长,谁能不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而由衷地高兴呢?
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一九七二年,第一炼钢厂为了更好地培养炼钢工人的新一代,命名一号平炉为“青年先锋炉”。当时刚二十岁的李德增当上了见习炉长。
这件事引起了不同反应。老师傅们跑来鼓励、支持;个别看不起“儿童团”的人却吹出了一股冷风,说什么“黄嘴丫子还没退净,就能当炉长?掌握三百吨的炼钢平炉,可不是开玩笑!”
李德增认为,讥笑讽刺没啥了不起,青年先锋炉就是要在斗争中前进!他说:“我们有不足之处,就学习,就锻炼,就提高。我们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从那一天开始,一号平炉的青年们,成立了青年业余学习小组,更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从那一天开始,他们早起晚归,更积极地苦练炼钢本领,掌握炼钢技术。扔大锹、颠大勺、打大锤、取大样,是炼钢的基本功,他们就利用工余和业余时间,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反复练它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李德增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个渣饼子,有空就掏出来,看看渣的碱度,以提高自己的目测能力。在上下班的通勤车上,他专心背诵钢的成分,有时竟坐过了站。小伙子们的刻苦锻炼和忘我劳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年,“青年先锋炉”在全厂打了先锋,提前八天完成了全年钢产计划。
一九七三年,一号炉进入了使用后期,熔炼时间越来越长,生产搞得很被动,上半年就欠产了五千吨。一些咸言淡语也就随之出现了。有的人说他们是“嫩竹扁担”,挑不起重担。
那些日子,李德增和大家急得嗓子直冒烟。正在最困难的时候,党组织给他们撑了腰。党委任命李德增为正式炉长。刚从北京开完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归来的著名炼钢能手李绍奎,回厂第一天就来到一号平炉,向青年们传达“十大”精神,和他们一起搞快速炼钢表演。李绍奎对他们说:“林彪要复辟资本主义,咱们就要拚命建设社会主义。炼钢工人就是要用抓革命、促生产的优异成绩,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党组织的关怀,同志们的期望,给了李德增巨大的力量。他说:“咱们这些‘嫩竹扁担’,一定要把革命重担挑起来!”
为了让老炉子焕发青春,李德增率领小伙子们,顶着烈火,清除上升道的结瘤,踏着热浪,一遍又一遍地吹扫炉顶。全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快速炼钢表演活动。三班战友共同奋战,到年终,不仅补上了上半年欠下的五千吨钢,而且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
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更加激发了李德增的革命热情。他带头批判林彪、孔老二的反动谬论,而且和其他三个同志一起,组成了工段批林批孔的辅导小组。他们废寝忘食地干了半个月,撰写了两万六千多字的学习辅导材料,在工段和全厂宣讲后,受到了工人群众的热情赞扬。批林批孔斗争提高了青年一代的路线斗争觉悟,也促进了炼钢生产。李德增和他的伙伴们,批判了林彪、孔老二散布的“生而知之”等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对炼钢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过去,纯沸腾期是不允许吹氧的。他们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打破了这个框框,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纯沸腾期吹氧终于成功了,每炉钢的熔炼时间缩短了半小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