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朝气蓬勃的大连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24
第3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大连港
金色的九月,位于祖国辽东半岛的大连港,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海面上,一艘艘远洋货轮进进出出。码头上,一台台龙门吊,刚卸完飘洋过海运来的物资,紧接着又把成堆的货物送进船舱。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大连港更加朝气蓬勃。在连续五年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今年一至八月份,港口吞吐量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的百分之六十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九,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大连港,目前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这个海港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统治和控制之下。那年月,几万名码头工人,靠两个肩膀和杠棒、大筐,成年累月地抬来扛去。多少码头工人折断了筋骨,葬送了生命。
解放后,大连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码头工人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当家做了主人。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努力扩大港口生产能力,改善劳动条件。二十五年来,在港口建设和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贸易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连港担负的吞吐任务一天天在增加。扩建大连港就成了当务之急。文化大革命以来,这里新修了一座座码头和货场,安装了一台台设备,增设了一条条铁路线,兴建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型储油罐。这一切,都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
寺儿沟作业区码头的扩建工程,就是一例。这是一座担负油运任务的码头。工程规模大,时间紧,技术复杂,原来计划一年完成。工人们急国家之所急,提出了“一年任务半年完”的战斗口号。为了实现这一豪迈誓言,码头工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战斗,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保温库到栈桥一千多米的热力管线安设工程,原计划需要八天时间,工人们奋战两昼夜就完成了。在改造一号保温库的战斗中,工人们奋战三天,没用国家投资,就使接卸能力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四十。随着接卸能力的提高,保温库需要的蒸汽量每小时增加到九十吨。可是现有的五台锅炉,每小时只能产蒸汽五十吨。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主张向国家要两台新的,而工人们却提出要自己动手改造旧锅炉,从现有设备挖潜力。到底是“要”还是“改”?工人们尖锐地指出:“向上伸手只能要来依赖思想,却丢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各级党组织坚决支持工人的意见,积极发挥工人阶级的创造性,组织了改造锅炉的“三结合”小组。旧锅炉在短时间内改造成功了,使蒸汽的产量提高了一倍半以上。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寺儿沟作业区码头扩建工程,经过广大码头工人的努力奋战,不仅提前建成,而且投资比计划节省百分之四十,码头通过能力大大提高了。经过改造和扩建的寺儿沟作业区,已经成为比较现代化的油运码头。如今,这里可以一次靠泊四艘万吨级船舶同时作业,吞吐能力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三百四十倍。老港焕发了青春,小码头做出了大贡献。
码头工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焕发出的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既表现在港口建设方面,也表现在日常的装卸工作当中。
今年四月份,大连港接受了一项计划外的煤炭转运任务。以装卸煤炭为主的甘井子作业区广大工人,学习大庆工人阶级,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勇敢地接受了这一超出平时工作量三倍多的艰巨任务。劳力不足,机械设备陈旧,怎么办?工人们苦干加巧干,开展了向老设备要潜力的技术革新活动。
装卸煤炭的主要机械卸车机,是三十年代的老设备,过去每运行一下都得要人跑来跑去送收电线,既麻烦,效率又低。为了加速煤炭转运,工人们首先对它进行了改造。经过七次反复试验,终于把人力送收电线改成了空中滑线,卸车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四月二十八日夜晚,大量煤炭车一下子涌进了甘井子作业区,同时,两艘万吨级货轮也靠了岸。在这关键时刻,工人们打破过去夜间不作业的旧例,决心在第二天落潮以前,卸完车,装完船。一场快速抢卸车抢装船的战斗打响了。调度员时刻不离岗位;运煤车司机把饭带到车上,瞅空吃几口;扫车没有人,党支部就组织机关人员包干;排车制动员搭配不开,共产党员、老工人周福义一人顶两人,连续干了二十多个小时。经过二十九个小时的奋战,工人们一鼓作气,卸完了二百七十三个车皮,同时完成了装船任务,创造了工班卸车装船的历史最高纪录。两艘万吨货轮满载煤炭在落潮前开航了。到七月底,甘井子作业区就胜利完成了全年煤炭转运任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