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渭源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08
第4版()
专栏:

渭源新风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国古老的渭河发源地甘肃省渭源县的广大山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作风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渭源县的广大基层干部,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宣扬的“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反动谬论,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作风有很大转变。
五竹公社五竹大队的干部,批林批孔以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他们晚上和社员一起批林批孔,白天和社员一道劳动。七个月当中,大队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平均达到一百四十天左右,生产队的干部一般劳动了一百八十多天。大队党支部书记董治礼以身作则,那里艰苦到那里去。春耕送粪,他拣最大的背篼背;打井抗旱,他坚持在井下战斗。今年年初,大队党支部决定治河造地。下水清基的活最苦最累,董治礼总是带头下水。他的革命精神鼓舞了群众。大家争干重活,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公社党委委员、五竹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陈福荣,过去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走群众路线。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他认识到,对群众简单急躁不单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领导高明论”在头脑中作怪。认识提高后,他遇事主动找群众商量。今年五月份,大队决定在“反修渠”入水口修一个截流拦洪滚水坝。干部们不知怎么干,一时拿不出主意。陈福荣就发动社员想办法,和群众一起试验,在干中学,学中干,终于攻克了设计和施工中的难关,仅用三十九天就完成了预计两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
新步伐
会川公社本庙大队原来是个后进队,文化大革命中改变了面貌,粮食亩产上了《纲要》,不仅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近三年来还向国家交售了一百多万斤粮食。大队党支部有了成绩不停步,打了胜仗找缺点。他们认为,尽管前几年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但是增产的潜力仍然很大,进一步改革耕作制度,粮食产量还会提高。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后,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怀珍向大家提出了要敢于破旧,敢于创新。生产队长张克义用历史事实说明坚持革新,就前进;保守恋旧,就倒退。他说:解放前,我们播种是朝天一把籽,收多收少靠老天;解放后,改成条播,增了产。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改革耕作方法,给国家增产更多的粮食。各生产队也连续召开大批判会,狠批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反动的“天命论”。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前进,坚持革新,做大自然的主人。
柏沙寨生产队队长赵克雄为了普遍推广宽窄行条播的新方法,连夜赶制宽幅犁。播种时,各生产队科学实验小组的成员,带着钢卷尺测量播种数量,发现过稀过稠立即补救。由于解放了思想,改革了耕作制度,今年全大队一派丰收景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