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愚公岭”——记安徽省歙县璜田公社蜈蚣岭大队五年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09
第3版()
专栏:

“愚公岭”
——记安徽省歙县璜田公社蜈蚣岭大队五年巨变
从古老的徽城出发,扬帆直下新安江,在与浙江隔河相望的一条深山谷里,攀登而上,便来到了被群众誉为“愚公岭”的蜈蚣岭大队。
“三条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的蜈蚣岭,解放后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一九六八年冬天,蜈蚣岭广大贫下中农选派党支部书记方佛先去大寨大队参观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寨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激荡着老方的心。方佛先回到蜈蚣岭的当天夜里,就向贫下中农传达了大寨大队改天换地的事迹,并召开支委会,研究了蜈蚣岭学大寨的规划。大家满怀豪情,决心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安排蜈蚣岭的山河。
就在这年冬天,一支治山治水大军,开进了里四坞、上塔岭、水枧培工地。荒凉的山野,顿时成了铁锤叮当、炮声隆隆的战场。治山治水的英雄们,硬是把一座座乱石岗刨开了几层,用开出来的石头砌成磅,用扒出来的土填成地,每隔一段还修了登高石阶和让山洪流过的涵洞。平均二米多高的水平梯地,分别向石塔山高处伸延了近五十层。人们从低处仰望,犹如蜿蜒的长城;从高处俯视,眼下却是一层层带状人造平原。造这样的一亩地,要投入一千个工,采出一千方石头,担上六百方土。五年来,蜈蚣岭广大贫下中农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凿石不止,垒磅不停,使二十万方左右的石头、十二万方的泥土搬了家。
一提到里四坞这个移山造地的战场,这里的群众就会纷纷向你介绍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主任方摇林的事迹。在治山治水的劳动中,他带头吃大苦耐大劳。每逢施工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社员们立刻会听到方摇林果断有力的声音:“我来!”一九七二年春节的前几天,方摇林发现一条磅砌得不合要求,决定返工。在动员会上,他首先表态:“我来一个!”大家二话没说,一直坚持干到大年三十把磅重新砌好为止。社员们说,这真是干部带了头,群众添劲头。
在改建蜈蚣岭的战斗中,迎着困难说“我来!”的何止一个方摇林!被社员们誉为“活愚公”的方玉祝,已经七十六岁了,但他不服老,每年出工三百天。春节,蜈蚣岭下了一场大雪。闲不住的方老汉,在大年初四那天,串连了十几个青年,顶着刺骨的寒风,刨开积雪,敲碎冻冰,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
在向顽石作斗争中,蜈蚣岭的妇女也不示弱。过去,打炮、抬石、砌磅这一类事都不让妇女参加。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蜈蚣岭的妇女,狠批了孔孟散布的种种鄙视妇女的反动谬论,坚决要求上山和男社员一样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反动的封建礼教宣战。不会打炮,她们就白天干农活,晚上借着月光学打炮技术。就这样,全大队的妇女和男社员一样打炮、抬石、砌磅,顽强地战斗在治山治水工地上。她们豪迈地说:“学大寨,为社会主义创大业,女的和男的一样干!”
一九七○年冬天,筹建小水电站时,有人想要求上级帮助。党支部号召大家学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自己测量设计,经过十次勘察、五次绘图,终于拿出了一个巧锁双溪,聚水汇流建电站的设计方案。建电站资金不足,他们就自己想办法,坚决不要国家补助。炸药自己造,草绳自己搓……能自己动手的,就不花钱买。水泥不够了,党支部发动社员献计献策。八名石匠在深山峡谷里开采了五百六十多块青石板,铺成了一条四百八十米长的盘山渠。仅这一项,就节约十九吨水泥。整个电站只投资五万元就建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蜈蚣岭男女老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蜈蚣岭,有不少这样的事:建机房时,小石子不够了,第二天,工地上出现了五、六方完全符合标准的石子。这是一百多个社员起早摸黑打出来的。铺水泥地面时,细沙没有了。第二天,沙坑里又出现了一大堆沙。这是五十多个民兵三更起床,到十里路外的璜田河里挑来的。广大社员为了改变山河面貌,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大干,换来了大变。从一九六八年冬天以来,蜈蚣岭的广大社员修造了一百六十多亩大寨地,封山育林五百亩,建成了一座小型水电站、一座茶叶初制厂,还栽植了果树,开挖了鱼塘。粮食、油料产量大幅度增长;去年,茶叶产量,比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五;全大队的总收入,比一九六八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蜈蚣岭贫下中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用自己的双肩担来了幸福。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