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沙地披新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12
第5版()
专栏:

沙地披新装
《人民日报》访罗代表团
在访问罗马尼亚的日子里,多尔日县劳动人民变沙地为绿洲的生动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月的一天,我们访问了多尔日县的治沙地区。那天,阳光灿烂,田野飘香,金色的沙地上一片油绿。棒大棵高的玉米和缀满桃、李、葡萄的果树,把大地装点得十分美丽诱人。谁能想到这么好的庄稼和果树,都是从沙层五米至十五米深的贫瘠土地上长出来的!
老农讲述当年事
多尔日县有二十万公顷沙地,约占全国沙地的一半,其中百分之六十又是流沙地。烈风常以每秒二十米的速度卷起沙石,形成“沙雨”。因此,治服沙害,让沙地为人民造福,成了人们多少年来的愿望。
农业生产合作社六十三岁的老农特扬查·康斯坦丁告诉我们,他十一岁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什么作物也没有生长过。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为地主扛活,受尽了剥削,还吃不饱肚子,只得靠讨饭过日子。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到了那寒风凛冽,黄沙滚滚的三十年前法西斯统治的多尔日。那时候,罗马尼亚农民身受地主阶级压迫的悲惨历史,和二十五年前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亿万中国农民的遭遇,是多么相似!
主人把我们带到田野中间的一小块高低不平的沙地上。这里,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茅草,在风中摇晃,显得十分荒凉。这是当地人民为了今昔对比专门留下来的,人们称它为“沙地博物馆”。它是昔日沙地的缩影,是历史上人们痛苦生活的纪录,也是激励人们向大自然作斗争的好课堂。
主人说,过去,挖深沟种葡萄是这里唯一的治沙方法。透过五米多深的沙把葡萄种植在土层上,需要挖四、五米深的沟,有的地方要挖十至十五米的深沟才看到土壤。这样,一面是深沟,一面是挖出的沙堆起的“丘陵”,能利用的地只是一小条沟底,人们种上葡萄,渴望收成。然而,“丘陵”之上,雨落沙流,风卷沙飞,人们辛苦劳动挖出的沟,又常为流沙填平,还没有长成的葡萄树被深埋沟底,前功尽弃,一无收成。当年,人们多么向往有那么一天,在这大片的沙地上能长出碧绿的庄稼!
引来多瑙河之水
解放了,人们所向往的逐步变成了现实。
多尔日县一九五○年建立了国营农场,一九六五年,国家又在这里建立了中央治沙试验站。集体化的农民和农场职工、试验站技术人员一起,在这广阔的沙地上,展开了一场和大自然的斗争。农场和试验站对水、肥、种、机器共同进行研究,新技术、新品种,农业社很快予以推广。农业社的斗争经验也指导农场、试验站的研究工作。农忙的时候,农业社给农场以人力支援。学生们也常来这里实习、劳动,为改造沙地作出贡献。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种植面积开始只有几公顷,今天,仅仅一块葡萄园就有九百多公顷了。葡萄垄距从开始的二米半缩短到现在的一米八,土地被更合理地使用了。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产量不断增加。这些薄沙地过去种大麦最多每公顷能收二百多公斤,现在种小麦无论如何也收三千公斤。
我们参观了为治沙而建造的大型自动扬水站。水,对于沙地象人的乳汁一样宝贵。烈日之下,沙地象大烘炉一样炙热,没有水,长不好庄稼,引水灌溉就成了改造沙地的关键。站长说:试验站建立之初,引附近的小股泉水灌溉,得到了较好的收成。根据实验结果,又设计了这个灌溉沙地的大型水利系统。水利工程是由国家投资,经过当地人民的艰苦努力建成的。十公里以外的多瑙河之水源源而来,通过扬水站流向四面八方。我们乘车从扬水站顺流而下,车子开去,左右两条七公里长的干渠展现在眼前,微波在渠中荡漾。一条条支渠伸向远方。每两公里建造的小水泵站,把支渠的水通过地下管道输向田间。可移动的细水管带动的自动喷水龙头把水撒向大地,周而复始,每周轮浇一遍。整个水利系统,象精心的匠人织就的一副水网,纵横交错,自然地安在沙地上,取之不尽的多瑙河之水浇灌着每块庄稼、每棵果树。农场的领导人告诉我们:今夏六、七、八三个月,这个地区平均只落了十五毫米雨,骄阳似火,水分蒸发得很快。然而,由于实现了水利化,果树和庄稼还是茁壮生长。我们见到饱饮河水的各种农作物,同风调雨顺地区一样,庄稼是一样的油绿,果子是一样的硕大。今年,德波力农业社的四百公顷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已达到四千八百六十公斤。这是多么好的收成!
沙地的改造包含着罗马尼亚工人的贡献。我们在克拉约瓦市化学联合厂参观的时候,看到了若干种型号的肥料,是专为沙地生产的。图表展示了沙地施用矿物肥可提高产量百分之十二点四,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可提高产量百分之十三点六。贫瘠的沙地需要多施肥,勤施肥,这里的施肥量现在已达每公顷三百五十公斤到四百公斤。我们还在布加勒斯特全国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上,看到了拖拉机厂的工人专为软地生产的拖拉机和各种拖带机具,使沙地逐步实现了平整土地、播种、施肥、锄草、运输机械化,收割部分机械化。在国家的关怀和工人的支援下,贫瘠的沙地正在换新貌,为人们造福。
一幅未来的图景
这里的变化,展示了彻底改造沙地的美好前景。我们见到沙地的主人正在满怀信心地进一步推广已得经验,继续进行多品种作物种植的科学实验,努力寻找适于沙地条件的经济价值最高的作物。在国营农场的沙地上,十年前,人们满意地看到每公顷五千公斤的玉米,现在,实验中又找到了高达一万公斤的新品种。沙地最适于种植葡萄,农场计划转向以种葡萄为主。试验站今年在十五公顷土地上,种了国内外许多种葡萄,进行优选,“阿夫泽利”种估产每公顷二万五千公斤,明年将要推广。
我们乘车在一片片田垄中间穿行,望不尽一派丰收景象。一排排灰色的水泥柱连起的架子上,葡萄藤青叶绿,象一堵堵绿色的墙壁,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在阳光下晶莹闪光;一块块桃林挂满了金红色的桃子,正待摘取;一棵棵结着尺多长包穗的玉米预报着今年的好收成;烟叶、大豆、甜菜、蔬菜,一派生机。放眼望去,自动转向的喷水龙头喷出一面面扇形的水柱,在阳光下映出一道道彩虹;固沙防风的槐树已枝繁叶茂,象一座座绿色的屏障有计划地栽种在田间……这一切,就是尚未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沙地的未来图样。多尔日县的农业劳动者多么象技巧高超的画家,挥动彩笔,桔红、橙黄、碧绿……在已改造的八万多公顷沙地上,绘制了一幅幅彩色艳丽的画。画卷打开了,人们还在画……。我们分明感到,沙地的主人怀着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创造新世界的意志。有这样的人,全部改造沙地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中午,我们在国营农场用餐,好客的主人捧出一瓶瓶本地的葡萄、李子酿造的美酒和沙地收获的大而甜的西瓜、桃、李、葡萄,热情地款待我们。我们和主人一起品尝着美酒和水果,谈论着他们的成就和未来。
席间,县农业副总局长告诉我们,今年,亚洲种的大豆第一次在沙地上落户,长得很好。他知道中国的大豆世界闻名,正以极浓的兴趣对中国种植大豆的经验进行研究。我们祝他成功!
短暂的访问结束了,我们在这里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多尔日金色的沙地一定会织成一片更加美好的锦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