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春风杨柳万千条——批林批孔运动给雄县带来的新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13
第3版()
专栏:

春风杨柳万千条
——批林批孔运动给雄县带来的新变化
最近,我们访问了河北省雄县农村。批林批孔运动正在这里普及、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思想到处涌现。县委书记杨凤鸣高兴地对记者说:“批林批孔给俺县送来了春风,全县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更加焕发,真是象春风里的杨柳,生机勃勃。”
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事管起来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雄县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豪迈地提出:我们要当能文能武的新农民,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事管起来!
这个县的朱各庄公社王克桥大队,只有二百户人家,现在有了一支一百二十多人的理论队伍,其中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贫下中农男女社员占一百来名。过去,这些人对集体的事业“管得宽”、“样样管”,现在,他们又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成了“读革命书着了迷”的人。
老贫农社员郁景文,是王克桥大队的第一号“管得宽”。他负责看管大队几十亩果园和树林,还利用全队的沟边地沿种庄稼,每年给队上多收几千斤粮食。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郁景文参加了理论骨干学习小组,每天读书到深夜,带头写大批判文章,把两眼都熬红了。老伴对他说:“队上几十亩树林就够管了,你累成这样子,还管那么宽?”他说:“过去人们说俺‘管得宽’,可是管来管去还不是管林中的树、田里的粮,对那个‘孔圣人’就没多管,意识形态里许多事也没多管,这些关系到党不变修、国不变色的大事没多管,怎能说俺‘管得宽’呢?折了骨头连着筋,别看孔老二死了两千多年,可他的魂还附在林彪一类反动派的身上,他们变着法儿想复辟,咱哪能睁眼不管!”“那怎么管法?”老伴问。郁景文把手一挥,回答说:“上政治夜校去,读书,学习,批判!”
郁景文思想上的新飞跃,对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启示很深。大家积极要求上政治夜校和参加理论学习小组。第三生产队女队长韩九英,因为有四个小孩缠住她,上不了政治夜校,十分着急。晚上,丈夫李宗田从夜校回来,她劈头就问:“你还让我革命不?”李宗田被问愣了。韩九英说:“现在大家在搞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进夜校了,我却呆在家里哄小孩,今后这个队长怎么当!”李宗田感到韩九英话说得有理,但又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的学习机会,迟迟不表态。韩九英把孩子一放,说:“不能男尊女卑!从明天起,一天对一天,轮流在家带孩子,轮流到夜校去学习,缺的课回来互相辅导,你同意就这样办,不同意也得这样办!”象韩九英、李宗田夫妇迫切要求学习革命理论的生动事儿,在王克桥大队岂止一件两件。为了学好文化,给学革命理论打基础,有的女社员边做饭,边练习写字;有的理论骨干研究编写儒法斗争历史讲稿,几天几夜不休息。王克桥的干部、群众就凭这种旺盛的革命精神,普遍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编写出一部通俗易懂的儒法斗争历史讲稿、二十多个儒法斗争的历史故事和文艺节目,不少人写下两万到三万字的读书笔记。
王克桥大队是整个雄县农村的缩影。这个拥有二十三万人的县,现在已经建立起两千一百多个理论学习辅导小组,参加的有一万多人。在这批理论骨干队伍的带动下,过去被反动阶级的“大圣人”打在泥沟里,被诬蔑为“斗筲之性”的大老粗,如今昂起头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武器,朝气蓬勃地进行战斗了。张岗公社刘家铺大队五十四岁的老贫农刘振东,人称他“农民诗人”。他十二岁时给地主当过长工,在旧社会苦大仇深。批林批孔一开始,他就上了政治夜校,刻苦读书,每天坚持写诗,写批判文章。现在,他已经写了三百多篇批林批孔的诗歌、二十篇批判文章,还利用上工、下工和田间休息的时间,向群众诵读。在他的带动下,全大队五十多名青年也写诗了。贫下中农夸刘振东是“冲到意识形态领域里作战的红尖兵”。他说:“如今咱贫下中农有了自己的理论队伍,组织起了批林批孔的千军万马,都在向前打冲锋,我在这个队伍里只是普通一兵。”刘振东老汉的话,生动地描绘出批林批孔在雄县广大农村普及、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
为实行“两个决裂”而斗争
雄县广大干部、群众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中这段光辉的论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懂得了真理,大家就齐心来做。这个县广大群众对塞满孔孟之道的《三字经》、《女儿经》、《弟子规》和《名贤集》等坏书,以及宣扬孔孟之道的坏戏、坏谚语、旧风俗、旧习惯,展开了革命大批判,横扫反动没落阶级意识形态孔孟之道。
过去在雄县农村里有个老传统,不论谁家盖房上梁,婚丧嫁娶,都要请村上“管事人”主持“礼仪”。这些“管事人”,一般是村上同姓大户的长辈,或者是通达本地旧风俗、旧习惯的人。批林批孔开始后,许多干部和社员对请“管事人”这个老传统看不惯了。不久前,龙湾公社袁家园大队有九对青年要结婚,家里的人主张请“管事人”来主持操办。按照过去的老章程,每家就得向队上要三、四辆骡马大车,迎亲送友,还要置办酒席。这样,九家的喜事不仅要把队上大车送肥的任务全部停下来,还要占用一部分劳动力。共青团支部书记彭书云一伙年青人一听就火了,对大队党支部说:“我们这里深入批林批孔,鼓足干劲学大寨,他们却要拉车拉马搞‘四旧’,这不行!”他们建议在党支部领导下,由共青团和妇联会组织立刻把队里移风易俗的工作管起来。党支部采纳了青年们的建议,当天晚上就把几位“管事人”请来,给他们耐心地讲移风易俗破“四旧”对于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重要意义。几位“管事人”被说服了,主动到办喜事的社员家做思想工作。第二天,袁家园大队象过节一样热闹。人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捧着大红花,拥簇着九对新郎新娘来到大队部,按照移风易俗的新办法,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第二天,这九对青年就扛起铁锨、镐头,高高兴兴地下地劳动了。
张岗公社南庄子大队女青年社员李凤玲,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跟着父亲长大。前年,她和孤庄头公社梁神堂大队青年队长梁志明订了婚。可是,一提办婚事,李凤玲就犯愁,她担心自己走了,丢下六十多岁的老父亲没人照管,给队上添麻烦。梁志明知道李凤玲的心思,主动提出婚后到女方家落户,但两家的老人都不同意。婚事拖了两年办不成。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两家人在梁神堂、南庄子两个大队的群众帮助下,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三纲五常”、
“男尊女卑”;一起忆苦思甜,议论袁家园新事新办的事迹,很快统一了两家的认识,高高兴兴地来了个
“男到女家”。
朱各庄公社胡台大队贫农女青年胡小仙从小无父母。她和队上的一个青年订婚后,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多要彩礼。恰在这时,袁家园大队女青年李书亭来到胡台大队退彩礼。这桩事,使胡小仙深受教育。不久,胡小仙自己买了两件嫁妆:一把镰刀,一把镐头。她说:“不要彩礼,要革命。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新青年,不能做旧风俗的奴隶,要做革命的促进派!”胡小仙这个响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到现在,雄县有一千二百多名订婚的女青年退掉了彩礼。
县委的同志对我们说:“人们的是非观变了,社会主义的新风俗就发扬起来了。”现在,在雄县,老人死了,家里的人不再象过去那样穿白戴孝,对死者“重殓厚葬”,而是开追悼会,举行新式葬礼。大家说:“这才是咱贫下中农的新风尚。”过去妇女生女不生儿,被认为是丢脸的事,如今批判了孔孟之徒宣扬的“男尊女卑”,改变了看法,大家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王克桥大队的理论骨干李凤元老汉说:“批林批孔威力估不透,它对我们农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也是对社会风俗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批倒“天命观”,面貌大改观
雄县地处大清河下游,白洋淀岸边,全县五十七万亩耕地有一半是盐碱洼地,还有相当一部分风沙田,春旱秋涝,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经过对海河水系的治理,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但是,有些人因为受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的影响,缺乏彻底改变雄县面貌的雄心壮志,影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年轻的县委书记杨凤鸣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带头摆出这个问题,发动大家结合批林批孔,认真总结过去两年雄县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他提出:一九七二年遇旱有部分社队夏季减产,一九七三年遇涝又有部分社队秋季减产,这说明了什么?它和县委的领导思想有什么关系?县委和全县干部、群众结合批林批孔讨论了这个问题。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杨凤鸣和县委成员带领工作队下乡进行调查研究。
他们来到朱各庄公社北涞河大队和胡台大队。当时,这两个大队的干部、社员都正在联系本队抗旱排涝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北涞河大队的耕地在大清河的一部分洪道岸边,原来也是春旱秋涝、多灾低产。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大队干部、社员,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一心走大寨路,大干苦干,按照毛主席提出的“遇旱有水,遇涝排水”的标准,彻底改变生产条件。三年的时间,平掉了二百二十多条沙沟,动土五十万方,整地一千三百亩,植树二十万棵,营造二十多条农田防风林带;还打机井十五眼,开挖了排水渠道。和这个大队地连地的胡台大队却没有这样干,遇旱盼下雨,遇涝盼雨停,年复一年,小打小闹,靠着老天凑凑合合过日子。结果,胡台大队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两次遇灾减产,而北涞河大队却在这两年里粮食亩产上《纲要》、跨“黄河”。北涞河大队社员在总结经验时说:“咱不信天、不靠天,只靠毛主席革命路线长志气,结果老天怕硬汉,灾年变成了丰收年。”胡台大队的干部在总结教训时说:“人靠天变懒,地靠天减产,这几年咱靠天吃饭,越靠越穷。林彪、孔老二鼓吹‘天命观’,就是妄想让我们既做他们一伙反动派的奴隶,又做大自然的奴隶,真是反动透顶!”通过总结和批判,这两个大队干部、社员激发起革命干劲,迅速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县委领导成员从这两个大队的调查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县委先后七次召开常委会议和县委扩大会议,对调查来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批林批孔,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很快统一了认识。他们说,过去我们受“天命观”的影响,只认为春旱秋涝是条“规律”,没有认识到“人定胜天”是条真理,在彻底改变雄县面貌的斗争中,让老天牵着鼻子走。他们坚决表示,一定要树雄心大志,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带领群众以大寨为榜样,用自己的双手,在雄县的大地上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县委书记杨凤鸣带领农田水利勘察队出发了。其他县委成员也深入基层,普遍征求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于从根本上改变雄县生产条件的意见。不久,一个开挖五条横贯全县的排灌干渠的规划制订出来了,一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人民战争打响了。七万人三月十三日上工地,二十三日就完成了开挖三百万土方、总长一百五十里的五条干渠工程,使全县农田的排灌面积一下扩大到三十万亩。今年,雄县同样是春遇干旱、秋逢暴雨。但是,由于开挖了干渠,引来了大清河的水,受旱的小麦及时得到灌溉,夺得了夏季丰收,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秋季及时排除了积水,大秋作物产量可望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长。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批倒“天命观”,干劲冲破天,一年两季好收成,雄县面貌大改观!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