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千里蔗区一片春——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糖生产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20
第3版()
专栏:

千里蔗区一片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糖生产蓬勃发展
国庆前夕,记者访问了我国蔗糖基地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千里蔗区。从碧波万顷的北部湾畔,到山水如画的漓江之滨,到处都能见到挺拔葱绿的蔗林。一行行的甘蔗,节茎粗壮,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有了二百多年的制糖历史,但是,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蔗农生活贫困,蔗园荒芜,制糖业也发展不起来。到一九四九年,全广西只有一座小型机制糖厂,一年只产机制糖二百来吨。
新中国诞生后,广西的蔗糖生产,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全自治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由解放前的二十二万亩发展到一百六十多万亩,机制糖厂由一座发展到六十二座,日榨能力由三十吨发展到二万四千多吨。日榨十五吨以下的小机土糖厂更是遍及蔗区各地。最近四年,由于正确处理了粮食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蔗糖生产更加大步前进。四年的糖产量,超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糖产量的总和,年产量由占全国第五位跃居第二位。粮食也是年年增产。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变化!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甘蔗生长。各族贫下中农有着丰富的植蔗经验,是我国条件优越的蔗糖产区之一。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批林整风中,蔗区广大贫下中农和制糖工人,狠批了刘少奇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长革命志气,决心为祖国多产糖,产好糖,供应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自治区党委、革委会和蔗区各级党组织,及时加强了领导,从路线、政策到各项增产措施,都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促进了甘蔗和蔗糖生产的发展。
南宁地区是广西的粮、蔗主要产区之一,又是花生、黄红麻、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为了解决粮、蔗和各种经济作物互相争地的矛盾,地区党委和各有关县委根据当地特点,发动群众有计划地开荒造田造地,扩大耕地面积,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提高复种指数,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九七三年共种蔗四十六万亩,比一九七○年增加了十五万亩,其他经济作物也得到全面发展。邕宁县各社、队批判了刘少奇推行的单一经营和金钱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水田种粮,开荒种蔗,做到粮蔗双丰收。去年这个县的产糖量就占全自治区的十分之一,是全广西产糖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全广西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最多的一个县。
“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广西在发展蔗糖生产中,对这一点体会越来越深。钦州糖厂走过的路,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厂在建厂初期,没有处理好糖厂和蔗区的关系,放松了支援农业、促进原料生产的工作,致使原料不足,连年吃不饱。有的人主张工厂搬家。究竟是“搬家”还是“安家”?是按“农民种蔗,工厂榨糖,各管各行”的老规矩办事,还是走出糖厂,支援农业,发展原料生产?这反映了工业生产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钦州糖厂党委和革委会领导成员带领职工分头深入蔗区调查研究,听取贫下中农对“搬家”还是“安家”的意见;了解当地发展甘蔗生产的潜力和存在的困难。当他们来到那彭公社担坳大队时,社员们就象迎接亲人一样,把他们请到家里,激动地对他们说:“糖厂办到了我们家门口,这是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关怀,是工人阶级对我们的支援,我们时刻想着怎样种好蔗,让糖厂为国家多出糖,你们可不能把糖厂搬走啊!”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就在糖厂原料不足的时候,离糖厂只有十来公里的那彭公社英学大队却有大批甘蔗,由于小河阻隔,运输困难,无法运进糖厂,有的竟变成了干柴。
深入实际调查,使糖厂领导成员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重温毛主席关于“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的指示,感到特别亲切,对支援农业,加强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办好糖厂也充满了信心。他们针对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决心从帮助蔗区改善交通条件入手,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如今走进钦州蔗区,只见一座座桥梁,横跨在山涧溪流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蜿蜒伸展,把糖厂同蔗区的公社、大队、生产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些被群众亲切称呼为“工农联盟之路”,保证了甘蔗和各种支农物资的运输畅通。他们还帮助蔗区社队搞好生产规划,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种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甘蔗和糖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钦州糖厂加强工农联盟,促进了蔗糖生产的发展,为广西蔗区提供了经验。许多糖厂都把支援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派人下乡,宣传大好形势,帮助社、队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促进粮食和甘蔗生产。今年十一号强台风袭击合浦蔗区,带来了大暴雨,西场糖厂附近的红潮水库西干渠,被山洪冲开了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大缺口,如不及时抢修好,将影响灌区二万多亩水田的晚稻插秧和蔗园的灌溉。西场糖厂党委立即带领全厂干部、工人、家属四百七十多人奔赴抢险工地,并且把工厂的水泥、水泥砖等各种材料运往现场。工农齐心协力,奋战了四天,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
我们还访问了贵县新塘公社岭蒙大队一座出名的小机土糖厂。这个座落在丘陵山村的小糖厂,是依靠集体的经济力量兴办起来的,只有几间平房和敞棚,几口煮糖用的大锅,两台日榨十五吨的小机器。别看厂子小,设备简单,对国家、对集体的贡献可不小。办厂头一年,就生产了一级黄红糖八十五万斤。第二年,产糖量又增加到一百一十万斤,连同甘蔗酒,这个小糖厂一年就收入二十多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资金。每当谈起小糖厂的好处时,社员们都喜上眉梢,齐声称赞。
象岭蒙这样的小机土糖厂,已遍及广西各蔗区。它们在加速发展蔗糖生产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榨季,各地小糖厂的总产糖量就占全自治区总产糖量的五分之一。
发展小糖厂,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蔗糖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广西,小糖厂的重要作用,是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的。当各蔗区现代化的糖厂迅速发展的时候,有的人由于存在贪大求洋、重大轻小的思想,看不起小土糖厂。他们说:“小鸡(机)吃不了大米,小厂派不了大用场”,一心等着国家办大厂。结果有的地方大厂没等到,小厂也落了空;有的地方抓了大糖厂,忽视了小糖厂,有许多分散的甘蔗不能及时用来榨糖,挫伤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批林整风运动中,主管土糖生产的各地商业部门,同农业、财政等部门一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并且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地区既抓机糖生产,又抓土糖生产,积极发展小机土糖厂的经验,推动了小土糖厂的发展。贵县是广西重点蔗区之一,自从建成一座日榨一千五百吨的大型糖厂后,一段时间里,曾放松了土糖生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全县收购的土糖还不够当地销售。后来,公社、大队在县商业、财政等部门的帮助下,兴办了一批小土糖厂。到一九七三年,全县社、队集体兴办的小土糖厂,已由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四座、十四台榨机发展到二百三十七座、二百四十五台榨机。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榨季,仅商业部门收购的黄红糖即达九千多吨,相当于全县产糖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了广西调出黄红糖最多的一个县。
欣欣向荣的广西千里蔗区,随着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广大蔗农、工人和干部团结一心,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挖潜力,决心在新的榨季里,夺取蔗糖生产的新胜利,为国家多产糖,产好糖,多贡献!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