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年轻人——记中共陕西省神木县委副书记贾凯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0-21
第3版()
专栏:

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年轻人
——记中共陕西省神木县委副书记贾凯毅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在成长。天津市知识青年、中共神木县委副书记贾凯毅,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今年正好二十五岁,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
一九六八年九月,一封充满革命激情的长信,飞越千山万水,来到陕西省神木县革委会。信上说:“我决心要到你们那里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发信人是天津第十六中学一九六八届高中毕业生贾凯毅。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她决心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去,同贫下中农相结合,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当她听到去过陕北的同学说,那里有个神木县,条件比较艰苦,就要求到那里的农村安家落户。
神木县革委会接到贾凯毅的来信后,给她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电报:“坚决支持你!欢迎你,毛主席的红卫兵!”
一九六九年春节前夕,贾凯毅跋山涉水来到神木县。县革委会照顾她,决定安置她到县城附近的水地区。可贾凯毅坚持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她说:“离开天津市,又靠神木城,这不利于我的思想改造。”县革委会满足了她的要求,送她到条件比较艰苦的栏杆堡公社巴门沟生产队。
巴门沟的贫下中农热情地欢迎她。老支书高英英领着凯毅,挨门逐户地走访贫下中农。老贫农乔成西等人痛说苦难家史,愤怒控诉吃人的旧社会,热情歌颂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贫下中农的热情欢迎和教育,给凯毅上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第一课!
春天,往地里送粪,她专拣最大的粪筐背。粪筐装满了,还要用脚踩几下,直到装得冒了尖。有人问她:“你背这么重,不累?”她笑着回答说:“为了建设咱巴门沟,多流点汗水,我觉得心里甜。”
秋天,百十斤重的庄稼捆子,从高山背回场头,一步三滴汗。可贾凯毅咬紧牙关,跟农村小伙子一样打来回。
严冬,塞上寒风凛冽,贾凯毅和社员们一起打坝修地。双手虎口震裂,手心打起血泡,结成血痂,磨起了厚茧。
贾凯毅就是这样刻苦地磨练自己,在巴门沟这所农村大学里茁壮成长。她深深懂得了创业的艰辛,加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观念,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一次,在给集体挖草根时,一个富农婆用的背绳就有二斤重。社员们交草根一天过两次秤,她却过五次秤,光背绳就有十多斤重,混工三分多。贫下中农发现后,联系这个家伙过去破坏集体生产、攻击人民公社的罪行,当场进行了批判斗争。这件事对凯毅教育很深,她想:同是一根草绳,为什么贫下中农能透过它看到隐藏在后面的阶级斗争,而自己却看不出来呢?就是因为自己的阶级觉悟没有贫下中农那样高。从这里,她更加深切地感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确确实实是很有必要的。(二)
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贫下中农高兴地看到,贾凯毅这个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革命小将,在陕北的土地上一天天茁壮成长。党组织和贫下中农都觉得她是个好苗子。前年七月,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党组织调她到栏杆堡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今年一月,又调她担任神木县委副书记。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贾凯毅对于那种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倾向,就是敢顶、敢批、敢斗。干部和群众都说:“贾凯毅把红卫兵的革命精神带来了。”
她刚到公社党委工作的那年秋天,地区有关部门发了一个林业政策试行规定,提出给社员个人可以划十亩自留山林地,以鼓励社员个人植树。贾凯毅觉得不对头。她想,社员的造林积极性是要鼓励的,但主要是靠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靠搞好集体的林业生产。而地区有关部门规定的自留山林地面积过大,势必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她及时和公社党委的其他成员交换了意见。贾凯毅说:“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我们就是要提意见。”后来,她向有关方面反映了这些意见。地区有关部门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在下达正式规定时,对原来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作了修改。
去年夏天,贾凯毅一连跑了几个大队,看到一些地方在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中,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倾向。例如在搞定额管理中,有的地方实际上搞了工分挂帅。有两个大队的事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夏锄中,折家寨大队坚持抓好政治思想工作,干部带头劳动,秋田普遍锄了三遍,进度比其它队提前一个星期。而另一个大队,在推行定额管理中搞了工分挂帅,锄一亩地记工十多分,不仅夏锄质量不高,而且进度也不快。这两个大队的鲜明对比,使她认识到,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抓好政治思想工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政策的全面落实。否则,就会走岔道。她在公社党委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公社党委作了认真研究,并采取具体措施,纠正了在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中存在的缺点。(三)
“凯毅虽说当了县委副书记,还和陕北的农村姑娘一样。”许多干部和群众都这么说。
人们看到,她穿的还是家常衣服,作风还是那样艰苦朴素。她不管走到那里,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就扛起工具和群众一起劳动,不搞一点特殊化。
今年二月,贾凯毅到栏杆堡公社枣树?生产队蹲点。她一到队里,就和群众一起大干起来。往沙湾塌送粪,来回六里多路。她挑着七十多斤重的粪担,和社员一样翻山爬坡。大伙一天送七回,她也送七回。有人怕她累坏了身体,劝她少担些。但她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坚持和大家一样干,连续担粪四、五天,每天爬山路四十多里。在沟里打坝时,她抡起二十多斤重的大锤打石头。休息时,她还给群众读报,教唱革命歌曲。
白天,她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又坚持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就是队上开会到了十一二点,她临睡前还要坚持读一会儿书。给她作伴的农村姑娘王进英激动地说:“贾凯毅每天晚上啥时睡觉,我不知道。每天早上,她又起得很早,参加劳动。她真是一个铁打的人。”
对于自己的困难,贾凯毅总是置之度外。对于集体和群众的事,她却一件件记在心里。村里学校开展教育革命,她热情支持,还去代了几堂课。大队党支部办批林批孔专栏,她积极投稿,当了义务编辑。贫下中农社员不管谁有病,她都要去看一看。
“只要是她能挑起的担子,她都要放在自己肩上。”枣树?的干部、群众都这样热情地称赞她。
通过和贫下中农的广泛接触,她进一步摸清了枣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情况。原来这里有不少人出外搞副业,劳动力紧张,以致一个蓄水坝几年打不成。她协助大队党支部,组织干部、群众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狠批资本主义倾向,提高了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全队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兴修水利,工效大大提高,蓄水大坝今年就可竣工。贫下中农高兴地说:“今年一季做了两季的活。”
贾凯毅,这棵革命的新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在陕北这块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地上,正在茁壮成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