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不毛之地”绘新图——访藏北高原安多县布曲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1-04
第4版()
专栏:

“不毛之地”绘新图
——访藏北高原安多县布曲公社
本社驻西藏记者最近来到藏北高原,访问了安多县布曲公社。这个公社位于终年积雪的木乃山下,平均海拔在五千米以上。解放前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这里地广人稀,草原上一片荒凉,牧民生活困苦不堪,是当地有名的“不毛之地”。如今,在这贫困落后的地方开出了人民公社的鲜花,“不毛之地”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布曲的变化,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是西藏广大牧区的一个缩影。布曲公社的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现在的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罪恶的封建农奴制度给西藏高原带来的是极端的贫困,在高寒的藏北高原,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布曲在一九六二年成立乡人民政府时,全乡只有八十二户,其中有七十二户还是常年依靠国家救济来生活。一九七○年,布曲乡翻身牧民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办起牧业人民公社。公社成立了党支部。从此,这个地方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昔日的“不毛之地”,变得生气勃勃,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这海拔五千米的高寒地区,风雪灾害是发展畜牧业的大敌。公社成立以后,这个地区在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两年遇见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灾,今年春天又发生了特大的风灾。可是,布曲的翻身牧民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公社的集体力量,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和惊人的毅力,连续战胜了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连年夺得牧业丰收。现在,全公社牲畜总头数达到五万五千多头,每人平均占有牲畜一百二十头,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了四倍。过去依靠国家救济的布曲,如今牧民们欢欣鼓舞地向国家出售畜产品。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办社三年来,他们共向国家交售羊毛十五万六千多斤,牛羊肉七万多斤,酥油一万九千多斤,共收入八十五万四千多元。过去全乡没有一间房子,现在公社盖起了水磨坊、保管室、文化室,各生产队和作业组修了仓库,办起了民办小学和政治夜校,还兴修了水渠。几年来,布曲公社社员们已经做到丰衣足食,家家有储备粮,户户有存款。到一九七四年八月间统计,社员们共有存款十四万元,平均每户有存款一千四百多元,百分之七十九的户有手表、闹钟和半导体收音机。牧民们谈起布曲的变化,更深刻的是人们政治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党的基本路线也深入了人心。牧民们经常谈论国家大事,谈论怎样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不断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各种谬论。公社成立以后,一小撮阶级敌人曾经跟着刘少奇、林彪一伙散布“阶级斗争熄灭论”,胡说什么:“人民公社是一家,穷已变富,富已变穷,大家都平等。”有一个富牧分子便对贫牧社员说:“咱们喝的是一个角(指挤牛羊奶用的野牛角)里的奶,都是阶级兄弟。”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公社党支部带领干部和群众反复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展回忆对比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声讨林彪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揭露和批判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的谬论。翻身牧民们说:我们和阶级敌人虽然喝的是一个角里的奶,可是走的不是一条路。我们决不能忘记狼要吃羊。牧民们通过开展阶级斗争,进行了整社,建立了共青团、妇联、贫协、民兵等组织,牢固地树立了贫下中牧的优势,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
翻身牧民经过民主改革、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斗争,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精神面貌发生的一个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神”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发生了根本的动摇。他们在战天斗地夺丰收的斗争中,大破“天命论”,摧毁千百年来“神权”的统治,大讲奴隶们创造历史,大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这在布曲草原上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一九七二年十月,正当牲畜抓膘配种的时刻,一场鹅毛大雪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平地积雪两尺多深,布曲山河一片茫茫,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怎么办?牧民们没有象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时期那样去求神拜佛,而是在公社领导下奋起抗灾保畜。他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鼓吹的“天才论”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鼓吹的“天命论”,批判“刮风、下雪、山洪暴发都是神的意志”、“天灾不可抗拒”等谬论。牧民们豪迈地说:“公社力量大无比,敢与老天比高低!”在那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不少社员脱下皮袄,拿出毛毯,给集体的瘦弱牲畜盖上。有的社员日夜照料集体的羊羔,想出各种办法解决牲畜饲料的困难,终于战胜了雪灾,保住了羊群。
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布曲公社的牧民们尽量不杀和少杀牲畜。他们组织打猎队获取大批野生动物,每年可得野生动物肉二十多万斤,以此来改善群众的生活。一九七二年雪灾期间,布曲公社的打猎队顶风雪,战严寒,打野驴一百五十匹,其他野兽二百五十只,共猎获野兽肉六万五千多斤。这些野兽肉全部用来喂养幼弱的牲畜,大大减少了成畜的非正常死亡。
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统治时期,歧视妇女的谬论无奇不有,她们受到了比男人更为残酷的压迫。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妇女们个个扬眉吐气,大破“妇女无用”、“妇女落后”等反动谬论,做出了许多在旧社会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中共多马区委委员、布曲公社贫协副主任司塔和公社妇联主任、共产党员仲措是姊妹俩。在抗灾斗争中,她俩发动全社妇女批判歧视妇女的谬论,带头破除“妇女杀牲口变女鬼”的迷信思想,勇敢地承担了全社冬宰牲畜的任务。完成任务后,为了解决牧场的困难,她俩又抢挑重担,赶着四百多头牛犊到远离公社所在地的向阳山坡去放牧。山上白雪皑皑,八头小牛得了雪盲症,司塔姊妹早上把牛犊背到草场去放牧,晚上背回牛圈。天气严寒,有的牛犊的嘴和蹄子被冻得出血了,她们就用狗熊油、冻疮膏给牛犊治冻伤。两人白天一边放牧,一边拣牛粪,晚上在牛圈里燃起熊熊的牛粪火,用自己的酥油茶和糌粑,对体弱的牛犊实行偏喂偏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保住了四百多头牛犊。
布曲的翻身牧民们在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思想大解放,敢与老天抗衡。他们就是依靠了自己的力量,接连战胜了两年的大雪灾和一九七四年春天的风灾,夺取了畜牧业生产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今的布曲,一天天繁荣起来。奴隶们挣断了身上的锁链以后,在“不毛之地”绘出了崭新的画图。(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