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发展工业一定要开展技术革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1-19
第3版()
专栏:

发展工业一定要开展技术革新
宫效闻
毛主席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深刻地批判了那种认为我们永远只能在西方科学技术后面爬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贾桂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工人阶级、科学技术人员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新的发展。
开展技术革新,是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内部潜力、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可靠途径,也是坚持走自己的工业发展道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生产技术领域中,坚持革命,坚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重视不重视技术革新,对落后的生产技术要不要变革,这是区别是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在生产技术领域中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具体表现。当前,广大工人群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革命干劲高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技术革新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踏步地推向前进,进一步发展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有些同志一讲到要增加生产,往往就向上伸手,要厂房,要设备,要人。他们认为:“多大的鸡生多大的蛋”,要使产值加倍,就要厂房加倍,劳动力加倍,设备加倍。似乎没有后面几个“加倍”,生产就不能“加倍”。这是妨碍群众大搞技术革新的一种思想障碍。当然,发展生产,增添一些必要的设备、厂房、劳动力,不能都说是不必要的。但是,有些工厂目前的生产水平,对比同行业的先进单位,还有不小的差距。只要把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就可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也能办事。何况,不论现在或将来,国家的建设资金总是有限的,工业劳动力不可能也不允许脱离农业这个基础无限制地增加,如果一有困难,就只想到向上伸手,“等、靠、要”,其结果,必然会使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压制,“越等心越散,越靠人越懒,越要志越短”。受这种思想支配的单位和部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便成为一句空话。
资金、设备等等“加”上去以后,是不是生产就一定能够那样增加上去呢?也不尽然。许多单位的经验告诉我们,路线不端正,缺乏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广大群众的手脚被束缚住了,钱再多,设备再多,生产也不一定上去;路线对头了,广大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技术革新广泛开展起来了,即使不增加或少增加劳动力和设备,生产也会迅速发展。文化大革命前,上海钢铁工业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多年徘徊不前。文化大革命以后,虽然还是那么几个厂子,人员也基本上没有增加,由于路线对头了,依靠群众,自己动手,大搞技术革新,转炉采用吹氧新工艺,使炼钢能力比原设计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五,五十吨的老平炉改造后产量扩大一倍,五吨的小电炉,装入量不断增加,达到十五吨,全市一九七三年的钢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说明,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发展生产的道路是无限广阔的。认为“多大的鸡生多大的蛋”,不增加设备、厂房、劳动力,生产就搞不上去的论调是没有根据的。同时,这也说明,要在生产技术领域内坚持变革,使生产迅速向前发展,首先还是要解决思想和路线问题。只有从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来解决思想上政治上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生产技术领域里革新和守旧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单位技术革新开展不起来呢?有的同志说:“我们这里群众干劲大,任务增加一点照样能完成,不搞技术革新也过得去。”还有的同志说:“生产任务这样忙,哪来的功夫搞革新。”这是开展技术革新的又一种思想障碍。群众干劲大,任务加重一点也能够完成,这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任务会越来越重,如果不搞技术革新,只靠群众拚体力去完成生产任务,是不能持久的,现在“过得去”,将来也过不去。群众干劲大,这是开展技术革新的根本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把生产任务完成得更好。至于生产任务重,是不是就不能搞革新呢?也不是。压力可以变动力。许多重大的技术革新恰恰是在生产任务很重的时候“逼”出来的。许多生产任务比较重的单位的工人提出:“三人任务两人顶,抽出一人搞革新”,不仅使技术革新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生产,而且使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可见,生产任务重,不是不能搞革新,恰恰相反,更需要大搞技术革新,使生产和技术革新相互促进。技术革新是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下去。那种强调困难、得过且过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在作怪。
毛主席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安于现状还是坚持变革,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其他一切革命斗争一样,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比之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了飞跃的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变革生产条件的结果。一句话,是靠斗争取得的。没有变革就没有发展。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随着生产的发展,新的矛盾还会出现,又需要我们去解决,守旧总是守不住的。修正主义者则认为,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只能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他们脑子里只有西方资产阶级,没有东方无产阶级。他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压制工业战线和科学技术战线的新生事物,他们固步自封,反对变革,实际上意味着停滞、倒退和复辟。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也是长期的。
历史上代表新兴阶级的法家,主张前进,要求变革,打出“不法古,不修今”的旗帜,向着腐朽、落后的旧的生产关系猛烈冲击,在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基础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儒家鼓吹的“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说教,则是禁锢劳动人民变革生产条件的精神枷锁。林彪效法孔老二推行“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纲领,宣扬“天命论”、“顶峰论”,也是适应了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复辟、倒退的需要。因此,在生产技术领域中,前进还是倒退,变革还是守旧,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路线的尖锐斗争。无产阶级就是要革旧世界、旧事物的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要同代表剥削阶级的反动势力及其影响作斗争;在生产技术上,也要同一切得过且过、因循守旧的思想斗,同胸无大志的懦夫懒汉思想斗,勇于变革,敢于创新。上海标准件行业,小厂多,设备差,任务重,过去有人认为没有条件搞技术革新。但是工人们说:“不怕难,只怕懒,不怕条件差,只怕没志气”。他们冲破保守思想,大干大变,文化大革命以来,经过几次改革,没有用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全行业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机床实现了半自动化、自动化,并且创造了一批自动化联合机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全行业职工人数减少了百分之十八,产值增加了一倍多。可见,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变革,也不在于有没有困难,只要人们的思想从传统习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可以打开技术革新的新天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还有些同志认为:“要搞技术革新,就要搞得象个样。”这些同志所说的“象样”,不过是贪大求洋的代名词。在这些同志看来,只有照搬那些上了“洋书”,或者洋人已经做过的东西,才算“象样”,而对广大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土生土长的革新创造,却一概看不起,说它们“不象样”,这也“不正规”,那也“靠不住”。如果技术革新要象他们那个“样”,就只能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只会扼杀群众的革新创造,给群众头上泼冷水。要使技术革新广泛开展起来,必须克服这种盲目崇洋、妄自菲薄、轻视群众的思想。
广大群众从简易入手,土法上马的革新创造,是不是“不正规”、“靠不住”呢?完全不是。群众的这些革新创造,是他们根据发展生产的实际需要,总结自己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来的,不仅具有花钱少、上马快、收效大的优点,而且用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在生产上使用推广,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它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群众简易上马的革新创造,经过不断提高,从点滴的改进发展到整个工艺的改变,从某个机件的改革发展到整个设备的更新,从一种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到形成自动生产流水线,以至促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生产技术面貌的根本改观,其中不少项目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它们不是照搬照抄,产品样式和技术方法都是中国式的,这样就能开拓出一条适合我国条件的多快好省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采取简易办法,土法上马,不但不会排斥洋法,还可以使洋法与土法紧密结合,“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使洋为中用,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文化大革命前,上海羊毛衫行业,在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为了追求“象样”,靠少数人关门搞自动化,搞了几年,一直搞不出来。去年,有个羊毛衫厂的两个青年电工,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简易上马,仅花了七十二元,创造了一种“光电控制箱”,使四种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由于花钱少,收效快,工人十分欢迎,半年时间,就在全行业一千五百台织机上迅速推广,使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十五以上。今年以来,这种简易程序控制又在全市轧钢、锻压、金属切削、橡胶等二十个行业逐步推广使用。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群众简易上马的革新创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简易办法的威风显现出来了,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途径也就越走越宽广。工人说得好:“简易简易,要坚定不移。”因为这是符合技术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的。简易是同复杂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技术发展过程中,这对矛盾永远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要搞简易上马,就是将来生产技术条件更好了,我们还是要简易上马,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不过那时的“简易”,比现在的“简易”更高一级罢了。
当然,开展技术革新,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实效,注意将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技术革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往往要牵涉到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不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搞不好的。许多技术革新开展得好的单位的经验证明: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既要充分发动群众,注意总结群众的先进经验,又要注重调查研究和反复进行科学试验。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当前,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工业部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正在向前发展,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大干大变。经济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跟上群众前进的步伐,积极带领群众前进,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组织起来,主动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一部分生产关系,善于利用上层建筑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技术革新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毛主席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凡是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们,一切坚持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而坚决反对刘少奇、林彪卖国主义路线的革命者,都是热烈拥护毛主席的这个指示的。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现有工业基础已不断得到增强,开展技术革新的条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优越得多,只要我们按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树立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扎扎实实地做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能够使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一切工业部门要订出自己的长远规划,明确今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从当前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加强生产上的薄弱环节,想长远,抓当前,争取做到在生产技术上一年有一个小变化,积几年又有一个大的变化,不断变革,不断前进。同时,要满腔热情地支持群众创造的新事物,大力发扬先进,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认真做好技术革新项目的巩固提高工作,使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浪高一浪地发展,争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四年第十一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