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面向基层 方便群众就医——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坚持卫生革命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1-22
第3版()
专栏:

面向基层 方便群众就医
——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坚持卫生革命的调查
我们向大家推荐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新民县张家屯公社卫生院的两篇报道。
这两个单位的党组织,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教导,抓紧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认真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自觉性。他们把方便工农群众治病这个问题时刻放在心上,大胆革除陈规旧制,找出各种有效办法,进一步搞好了防病治病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这对各级医疗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很好的鼓舞和启示。     ——编
 者
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现有医务人员一百八十人左右,担负着吉林市昌邑区部分机关、工厂、学校的医疗任务。过去,由于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医院不能适应工农兵患者的需要,未能很好地发挥为工农群众防病治病的作用。改
 革 陈 规 旧 制
批林整风运动提高了第四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除坚持每年抽出百分之十的医务人员,下农村巡回医疗外,并从一九七二年春天起,改革了过去不方便群众就医的陈规旧制。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内、外、妇、儿、五官和中医等六个科中,各抽出一至三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分别深入到医院负责医疗的部分工厂、街道,为工人、居民防病治病。为了充分发挥科室的作用,下厂送医送药一般是以科划片,一个科负责三到五个工厂。火柴厂、玻璃厂的女工较多,就由妇科负责;制材厂许多老工人患有骨质增生的病症,就由外科负责。医疗队每隔一、二天,就碰一次头,交流情况,遇有自己治不了的疾病,就邀请有关大夫协助治疗;遇到疑难病,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下去会诊。下厂的医务人员都在各厂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工作,取得工厂党组织的支持。医疗队人员每四个月轮换一次。
二、医院实行二十四小时门诊制,保证患者随来随诊,及时得到治疗。
两年多来,他们深入工厂、街道,为一万五千六百多名职工和家属做了健康普查,诊治各种疾病一万五千七百多人次,做各种手术一千七百多人次,培训工厂车间卫生员七十九名。很受工农群众欢迎。几 个 好 处
第四人民医院坚持面向基层,实行昼夜门诊以来,取得了以下初步成绩。
提高了职工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生产发展。吉林市橡胶厂有一个车间,女工较多。过去,有些女工到医院看妇科病,候诊时间长,影响生产。现在,医疗队协助这个工厂设立了妇科疾病处置室,女工看一次病只要二、三十分钟,使这个车间的出勤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对于行动不便的慢性病人,医院就送医上门。木器厂老工人赵新岚,一九七二年患脑血管溢外偏瘫症,半身不遂。过去,每天由两个工人用小车推他上医院看病。医院实行面向基层以后,针灸室一位护士天天到赵师傅家,给他针灸、按摩和敷药。经过连续五个月的治疗,这位老工人的病大有好转,重返生产岗位。
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防治疾病的能力,改变了医院工作的被动局面。过去有的工厂卫生所,因受医疗设备和技术能力的限制,不能满足工人治病的需要。医疗队通过传、帮、带,为每个车间培训了一至两名不脱产的卫生员,并且帮助一些工厂卫生所增设了新针疗法、中草药透入疗法等医疗项目,大量疾病防在基层,治在基层。据十六个工厂统计,一九七二年工厂转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为卫生所门诊量的百分之七十六,一九七三年降到百分之三十三。市制材厂过去平均每天转诊二十五人左右,现在每天转诊一到二人。第四人民医院每日门诊量,也由过去的一千六百人下降到一千人左右。
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过去,这个医院有的医务人员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搞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重视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现在,科学研究题目来自群众,科学研究工作依靠群众,提高了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外科有的医务人员,过去总认为腰腿疼不算啥大病,往往给患者开点“止痛片”一类的药,就应付了事。他们深入工厂以后,亲眼看到有些工人患增生性脊柱炎和腰腿痛病,很痛苦。他们就到劳动现场调查病因,研究发病规律,同时查找资料,搜集群众中的偏方、验方,经过反复试验,制成了“复方山龙丸”等药品,还用按摩、推拿等疗法,给病人进行综合性治疗,使疗效达百分之九十左右。有一位老工人患增生性脊柱炎,不能上班。经过医疗队精心治疗,这位老工人扔掉了拐杖,能够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他们和老工人共同研究,编成了关于预防腰腿痛的顺口溜,编了一套班前活动关节的健身操,受到工人的欢迎。
促进了医务人员世界观的改造。医务人员通过深入工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思想、立场、感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一个外科医生,过去嫌工人不干净,离工人远远的。他来到吉林市钢丝厂,和工人一块劳动,发现老工人林善俊下肢患静脉炎,左腿肿得发紫。车间党支部书记多次动员这位老工人休息,老工人却一直坚持生产。工人师傅的高贵品质教育了这个医生,使他的思想感情开始发生了变化。有些工人患增生性脊柱炎,这位医生就利用假日上山采集中草药,摸索医治这种病的疗法。他还去工人家进行按摩治疗,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工人感动地说:“我们的病是大夫的汗水浇好的。”他却回答:“是工人阶级治好了我的思想病。”
方便工农群众就医。实行昼夜门诊以后,病人随到随诊,节省了患者看病等候的时间。有一次,舒兰县一位老大娘,晚上下火车后,到医院挂号看病,当晚就做了骨穿化验,很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过去验血,病人要饿着肚子,起大早排队挂号,等几个小时,医务人员上班后,才能采血。现在,工人一早到医院就可采血,然后回家吃饭,不耽误上班。在 斗 争 中 前 进
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党总支,从两年多来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卫生革命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路线教育,才能使卫生革命顺利开展,使新生事物茁壮成长。
开始改革医院的陈规旧制时,曾有人认为:“现在来医院看病的人,十有八九是工农兵,搞好门诊就行了”;也有人认为:“医院人少事多,门诊压力太大,忙不过来。”医院党总支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大家认识到:要坚决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医务人员首先要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在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情况下,抽出一部分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送医送药,方便工农患者,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针对有人担心“门诊压力大,忙不过来”的思想,党总支组织他们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医疗队下到市木器厂,只工作一个星期,就使这个厂转诊人数由每天二十人左右下降到十人左右。事实教育了这些同志,他们成了下厂送医送药的积极分子。
面向基层,昼夜门诊的办法实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人又说:“下工厂干不了什么,会荒废技术。”昼夜门诊的制度也未能很好坚持,有时到后半夜就不挂号了。群众批评说:“大门开了,小门又关了”。医院党总支再一次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大摆下厂送医送药的成绩,进行生动活泼的路线教育。去年以来,医院党总支先后举办了四次下厂汇报会,进一步提高了大家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自觉性。许多人主动要求走出去送医送药。夜间综合门诊,也改为分科门诊,更好地发挥了夜间门诊的作用。下厂送医送药的范围,也由原来的十六个工厂,扩大到二十三个。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医院党总支带领医务人员,批判了林彪恶毒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攻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罪行,大家更自觉地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过去强调条件特殊没有下工厂、街道的一些科室人员,也克服种种困难,走出医院大门,为工人群众服务。口腔科医务人员破除“设备重,难下厂”的思想障碍,背上医疗器械,到吉林市橡胶厂去,一面同工人一起批林批孔,一面为工人防治牙病。两个月来,为职工拔牙、治牙一百四十一人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