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金色的海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1-26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金色的海岸
在阿尔巴尼亚西南部沿海地带,蜿蜒曲折的公路象一条银带萦绕山间,公路沿途橄榄成林,柑桔飘香。经过人们三十年的辛勤开发,这一带已经面貌一新。今天,这里的英雄的人民正准备欢庆祖国解放的光辉节日。军民保海疆
我们乘车由阿尔巴尼亚西南部的滨海城市发罗拉出发,向南沿着海边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便登上了洛加拉山坡。洛加拉是阿尔巴尼亚南部海岸风景区的大门,从这里一直延伸到萨兰达市的整个沿海地带,被人们称为花果园。在洛加拉东北部,有一座高达二千多米的大山,它北御寒风,南迎地中海暖流,同时也是自古到今海岸人民用以捍卫祖国的天然屏障。沿岸村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显示出海岸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光荣战斗历程。
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发罗拉海岸的大批优秀儿女加入了游击队和地方部队,同意、德法西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个区的乌诺村,由于广大居民同外国侵略者进行顽强战斗,被称为“敌人的坟墓”。一天,敌人一营车队通过乌诺村,突然被游击队和当地山民团团包围,顿时,枪声响彻山谷,满载弹药和物资的军车被摧毁,幸存的敌人也举手投降。
我们驱车行进,眼前呈现出座落在半山腰的乌诺新村。突然,山上响起砰、砰的枪声,我们朝枪声传来的方向走去,只见乌诺农业合作社的民兵正在射击场上进行各种军事训练:一队男民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迅速扭转身子,目光注视前方,在苦练拚刺;三五成群的小伙子敏捷地做跳涧越崖动作,在演习追击;十几个妇女卧倒在掩体里,在进行射击,她们每人三枪平均打了二十七环,全部获得优秀。
乌诺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他们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他们牢记劳动党关于要警惕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干涉、颠覆的危险的教导,和海岸其他村的民兵一起,配合人民军战士,筑成了一条捍卫祖国海岸的钢铁长城。荒滩变绿洲
汽车向南行进,眼前出现一片海滨绿洲,这便是博尔什。
博尔什原是荆棘遍地、灌木丛生的一片沼泽地。解放后,劳动党号召人民开展治理沼泽的斗争,从一九四七年起,一批批人民军战士和志愿劳动者,身背行装,手持镐铲,来到这荒无人烟的海滩,开创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百年沉睡的草滩终于变成了一百二十公顷良田。五十年代起,人们陆续来这里安家落户。现在,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已种了三万八千棵柑桔树和一万一千棵橄榄树。今天,博尔什已成为一个设有医院、小学、商店、水电站的七十户人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的博尔什果园,一派丰收景象:橄榄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橄榄,桔红橙黄的桔子、柑子、柠檬压弯了枝头。服饰鲜艳的姑娘们在绿荫丛中来回穿行,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果实。
博尔什果园现任党组织书记芭尔塔米·拉巴,今年二十三岁,是位富有朝气的姑娘。由于她和同志们对果树进行精心的科学管理,打破了果树生产的传统观念。
过去,橄榄树种植要十五年后才能结果,现在第四年就开始结果;过去,柑桔树要种植六、七年后才能结果,而现在第三年就开始结果。他们的经验很快得到推广,使全国五千棵橄榄成树,去年每棵平均产橄榄一百公斤,三万六千棵柑桔成树,每棵平均产柑桔三十五公斤。
由于这里的人们进行顽强的劳动和实行科学种田,博尔什果园提前两年达到了五年计划的指标,今年上半年又获得生产竞赛优胜红旗,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果木业单位。双手绘新图
翻过道道山岭,穿过层层绿荫,当我们到达阿中友好国营农场场部卢科沃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修造梯田和开凿沟渠的人们正在作短暂的休息。场长瓦·阿纳格诺斯蒂要我们先和开山劈岭、战天斗地的青年们见面。原来这里也是沿海地区青年义务劳动的总指挥部,地拉那高等艺术学院的三百五十五名学生正在这里劳动。我们走进义务劳动者的宿营地,一些青年,正挥动彩笔在绘画,这一幅幅画真实地反映了今日海岸的崭新面貌。场长同志手指画卷对我们说,这不是普通的图画,这是青年们用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新世界。解放前,海岸的人民惨遭外国侵略者多次践踏,身受本国地主和牧师的压迫和剥削,过着野菜当食粮,草窝当铺床的悲惨生活。当时,老百姓中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抬头见雪山,低头望苦海,遍地是乱石,百里无人烟。
一九六六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到丘陵和山区去,美化丘陵和山区,使它们变得象平原那样富饶。不久,恩维尔·霍查同志亲自视察了沿海地区,登上被誉为“海边阳台”的卢科沃山,提出了改造和建设海岸的宏伟计划。
一九六九年,第一批青年义务劳动者来到了卢科沃,吹响了向荒山进军的冲锋号。青年们刨树搬石,日夜奋战,不到两个月就开出了一片荒地。一天夜里,突然暴雨骤起,冲垮了还没有来得及加固的全部梯田。这时,村里的怀疑论者风言风语地说,卢科沃,山坡陡,雨水一大,冲走庄稼,剩下乱石,历来如此啊!面对新的考验,青年们围坐灯下,重温霍查同志的教导。
他们和老农共同研究,终于想出了边开荒边打堰和顺着山坡开排洪沟的方法,在山坡上筑起了层层梯田。每逢闪电雷鸣,青年们和当地社员就共同守护。
经过几番风雨的洗礼,卢科沃的梯田终于在山岗上深深扎下了根。
五年来,阿尔巴尼亚全国有二万二千多名青年在这里参加了义务劳动。他们修建了七百七十五公顷梯田,种植了十一万六千棵橄榄树和十一万八千棵柑桔苗,并修筑了四十六公里的田间道路和八十所新房。
昔日的荒山,如今变成了美丽的果园。
我们登上矗立着青年义务劳动纪念碑的山岗,周围峰峦起伏,梯田层层,果树茂密,红色的新房在绿树丛中隐现;远处,碧海泛着耀眼的浪花,气象十分秀丽壮观。场长同志兴奋地说:我们的梯田在步步升高,我们的事业在蒸蒸日上。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