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三个人的担子一人挑——记本钢第一机修厂老工人赵希刚抓革命促生产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08
第4版()
专栏:

三个人的担子一人挑
——记本钢第一机修厂老工人赵希刚抓革命促生产的事迹
本溪钢铁公司第一机修厂老工人、共产党员赵希刚,原来同另外两名工人在一台二十尺磨床上倒班生产,专门负责加工高炉上的合金配件。去年末,今年初,由于本钢改造工程的需要,另外两名工人被调走了,从此三个人的担子,都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这时,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厂展开了。赵希刚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批林批孔的指示,回忆自己在旧社会八岁就给地主放猪、十四岁就到工厂学徒的悲惨日子,想想解放后自己所过的幸福生活,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极为愤慨。他在批林批孔大会上说,林彪要倒退,我们就要大踏步前进;林彪要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大干社会主义。别看二十尺磨床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三个人的担子一个人挑!
熟悉赵希刚工作岗位的人都清楚,他要一个人完成原来三个人的任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使用的那台磨床,是一台解放前留下来的老机床,不仅效率低,占地面积大,而且工作起来粉尘飞扬,因此不得不安装在厂房外的露天栈桥下。冬天,北风刺骨;夏天,日晒雨淋。过去,三个人三班倒,有时还满足不了生产上的需要;现在,赵希刚要三个人的担子一个人挑,不少人都担心他办不到。
面对着这些困难,赵希刚却坚定地说:
“担子越重越有挑头,困难越多越有干头,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本溪的二、三月,还是滴水成冰的季节。人们看到赵希刚手不离摇把,一干就是半天,劝他进屋暖和暖和,赵希刚乐呵呵地回答:“身上穿着棉工作服,机床旁边生着炉子,已经够暖和啦!”说完,又继续干。一天,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二十八度,他正急着要加工高炉上的两组合金阀,可是磨床怎么也开动不起来,机床的润滑油凝固了。他并没有向这严寒让步,很快想出用煤油溶解润滑油的办法,照样把机床开动起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赵希刚这台磨床担负的任务,常常是临时安排的突击任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势必影响高炉的正常生产。五月的一天,厂里送来五号高炉急待加工的八个合金阀,要求他在四天内加工完。第二天恰是工厂的轮休日,赵希刚没有休息,照样来上班,没想到机床又出了毛病,他同检修人员忙了一天好不容易才修好,可是工期只剩下两天了。这天晚上,他对老伴说:“明天早点弄饭,我四点就得到厂!”第二天,老伴果然按他的要求早早把饭做好了。赵希刚来到工厂,四点钟就开动了机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加工件,两手不停地调整机器,一会儿加大吃刀量,一会儿又紧摇走刀箱,砂轮过处,火花飞溅,烟雾腾腾。中午,别人都吃饭去了,他却把饭端到机床旁,边吃边干。同志们几次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毛主席要我们多搞点钢,现在出钢的备件还没加工完,我怎么能休息?”这一天,他从凌晨四点一直干到下午四点,终于比限期提前一天,高质量地完成八个合金阀的加工任务,受到了兄弟厂的好评。
在批判林彪、孔老二宣扬的“上智下愚”和“天才论”等反动谬论的过程中,赵希刚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进一步懂得了要建设社会主义,不是靠什么“上智”,而是靠党领导下的广大群众。他的革命干劲更足了。他想,我们既要大干苦干,又要巧干,要想办法提高效率。他决心改进操作方法,把二十尺磨床这个“笨牛”改造成跃进的“骏马”,使生产更上一层楼。
过去加工高炉拉杆,一直是采取机床自动走刀的办法加工,磨削一次要四个小时,加工好一根拉杆要二百多个小时。赵希刚反复观察,反复琢磨,找到了加工效率低的症结,作了相应的改进,使加工一根拉杆的时间减少到七十二小时,效率提高了两倍。现在,他一个人操纵这一台机床,不但满足了生产上的需要,还能抽出时间帮助车间干些别的活。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