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老红军战士甘祖昌教子女务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15
第3版()
专栏:

老红军战士甘祖昌教子女务农
江西省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退休老红军战士、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的伟大号召,先后动员自己的大儿子甘锦郎、二女儿甘仁荣回乡务农。今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大好形势下,他又积极动员三女儿甘公荣、侄儿甘铁郎和孙儿甘金莲回乡务农,为广大革命家长树立了教子女务农的榜样。
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早在甘公荣、甘铁郎和甘金莲上中学的时候,甘祖昌就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组织他们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关于“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教导,学习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光辉著作,阅读《人民日报》刊登的钟志民的《一份退学申请报告》和《知识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进一步坚定回乡务农的决心。平时,甘祖昌总是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和贫下中农在一起生活的习惯。为了使孩子们热爱农村,正确看待农业劳动,甘祖昌还多次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一九二七年,甘祖昌参加革命后,和共产党员刘春元在一起战斗。一天,他们在一起畅谈革命理想,刘春元说:“老甘,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要让家乡变个样,山上长花果,山下变粮仓,建设得比天堂还要好!”可是,没想到几天以后,刘春元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句话竟成了烈士的遗言。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刘还断断续续地说:“要……革命……到底呀!”每当讲完这段往事,甘祖昌总是激动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这‘革命到底’的担子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一定要树雄心,立壮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烈士鲜血换来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决不能辜负了革命先烈的遗愿!”
今年七月,甘公荣、甘铁郎和甘金莲,同时从坊楼公社甘家中学毕业了。对于回乡务农,他们思想上虽说早有准备,甘祖昌还是主动地配合学校,对子女和孙儿做思想教育工作。他督促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的批林批孔运动,狠批林彪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和孔老二鼓吹的“耕馁学禄”、“学而优则仕”等反动谬论,使他们懂得“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更需要农村”的道理,自觉服从革命的需要,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甘祖昌的耐心教育下,这三个孩子进一步明确认识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向学校党支部写了申请书,高高兴兴地回乡务农了。
孩子们回乡的第一天,甘祖昌特地邀请了四位老贫农,给他们上阶级教育课。老贫农用村史、家史、革命斗争史和新旧社会的对比,启发教育这三名回乡知识青年,勉励他们认真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把青春献给新农村。他们听了老贫农的话,受到很大鼓舞,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第二天,他们就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投入了夏收夏种的战斗。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经过一段紧张的劳动,孩子们产生了“干农活苦”,“当农民不如干别的对国家贡献大”的错误思想,情绪波动。甘祖昌发现后,就把全国各地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写给他的信,分发给三个孩子看;又请本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回乡知识青年李昔林,介绍了他自己回乡务农以后,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刻苦磨练,茁壮成长的体会。在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先进事迹的鼓舞下,孩子们找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认识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鼓起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的勇气。他们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扎根农村干革命,做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