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批判林彪所谓“打堂堂之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16
第2版()
专栏:

批判林彪所谓“打堂堂之阵”
驻天津部队某团九连副班长 史海军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叫嚷什么要“打堂堂之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按林彪后来的话说,就是:“没有什么运动战。就是阵地战”。
依据战争的客观情况,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是指挥打仗的人必须掌握的一个原则。林彪不顾任何条件,一概反对打运动战,主张打阵地战,这是战争问题上典型的唯心论和机械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作战方式、战争形式,不是永远一样的。”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作战方法、作战形式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的;从具体的战役、战斗来说,必须随着敌情、我情、地形、天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和作战形式。为了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我们的作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怎么能只是一种阵地战呢?毛主席依据中国革命战争各个时期的形势和特点,为我军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的作战方式。
林彪鼓吹“打堂堂之阵”,不仅是一种荒谬的军事理论,而且有其险恶的政治用心。一九四五年九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我东北解放区,抢占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当时,敌军比我军少得多,而且处于“不成列”的状态。毛主席、党中央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易地侵夺人民的果实。指令林彪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进犯敌人。但是,林彪不反击敌人,提出要“打堂堂之阵”,白白坐失了战机,使蒋匪军得以源源开进东北,为我军以后作战增加了困难。可见,林彪的“打堂堂之阵”完全是右倾机会主义的产物。
林彪的“打堂堂之阵”,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的。古今中外一切反动的军事理论,无不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战争。历史上的反动儒家按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把战略战术模式化,把作战方法固定化。春秋时代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战法就是典型的一例。公元前六三八年,宋国出兵进攻郑国,郑是楚的属国,楚国当然不容宋国染指,于是这年秋天,以救郑为名,出兵进攻宋国。郑宋两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楚军渡河,正是宋军进攻之机。宋国司马子鱼请战,宋襄公不准。楚军渡河后尚未列成阵势,子鱼又请战,宋襄公还是不准。直到楚军列好阵势,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负了重伤。战后宋国大臣们埋怨宋襄公时,他还厚颜无耻地说:君子“不鼓不成列”,意思是,讲仁义道德的人,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敌军。一个叫嚷:“不鼓不成列”;一个叫嚷:“打堂堂之阵”,真是一个调子两人唱。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留下了千古笑柄,林彪的叫嚷不过是步宋襄公的后尘而已。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尖锐地指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彻底批判林彪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作战指导原则,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提高警惕,为保卫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