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古道新架友谊桥——记中国友好参观团访问伊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16
第5版()
专栏:

古道新架友谊桥
——记中国友好参观团访问伊朗
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晨,中国民航开往伊朗的首航班机,从北京直飞德黑兰。以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巧稚为团长的中国友好参观团,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委托,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增进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乘坐首航班机前往伊朗参观访问。
起飞五个小时以后,银鹰翱翔在“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上空。居高俯瞰,空阔无垠,雪山银峰,蜿蜒连绵,一派冰雪世界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人们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里顶风冒雨,经寒历暑,越过千峰万壑,一步一步地开辟了从中国到伊朗并延伸到地中海畔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多么艰险的道路啊!经过漫长的岁月,那风雪弥漫的古道虽然早已淹没,但中伊两国人民通过“丝绸之路”所结下的传统友谊,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开放出更加瑰丽的友谊之花。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飞行,在厄尔布尔士山麓的德黑兰国际机场上徐徐降落。参观团一踏上古老美丽的伊朗国土,就沉浸在伊朗朋友的友好情谊之中。不论在首都德黑兰,还是在古城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不论在风光旖旎的里海之滨,还是在浪涛滚滚的波斯湾畔,处处洋溢着中伊友好的激情。伊朗政府和人民对参观团热情友好的接待,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伊朗参观访问的日子里,我们亲眼看到了许多中伊两国悠久历史联系的见证,深切感到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在德黑兰的伊朗博物馆参观时,热情的馆长把我们引进一间宽敞明亮的陈列室。许多精致的中国古代陶磁器皿呈现在眼前,上面的中国文字和花纹图案虽经千百年之久,但依然清晰可见。馆长对我们说:“许多世纪以前,这些磁器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到这里,它是我们两国古老友谊的实物见证。今天我看到这么多中国朋友通过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来到伊朗,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朋友到伊朗来,也希望更多的伊朗人到中国去。”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乘飞机来到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伊斯法罕。主人告诉我们,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就是经过这里通往伊拉克和罗马等地。在雄伟的清真寺参观时,伊朗朋友指着耸立在大厅顶上的一座小阁楼说:“这座建筑多么象中国的房子,说明很早以前,中国的建筑艺术就传到了伊朗。你们在伊朗旅行期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和中国相似的东西。”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循着盘旋阶梯拾级而上,进入另一座古老的楼式建筑,前面有一个树木葱翠、喷泉四射的广场。伊朗朋友说,这是十七世纪时伊朗最大的广场,当时常在这里举行阅兵和马球比赛。古代来访的中国使节也在楼上观看马球比赛。近年来,到过伊斯法罕的中国朋友都在这里登楼眺望古城风光。今天,中国友好参观团的到来,又为这座连接在中伊友谊纽带上的古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伊朗参观访问的日子里,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主人总是紧紧握手,笑脸相迎,把一朵朵鲜艳的玫瑰花插在我们胸前。每到一个旅馆住宿,那里的服务人员总是问寒问暖,细心照顾,为我们的友谊之行提供了方便。祝愿中伊友好的佳话经常可以听到,热情的招手到处可以看见。德黑兰的冬天已是大雪纷飞、寒气袭人,但伊朗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却温暖着我们的心。
在一次友好气氛洋溢的晚餐会上,六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映红了整个大厅。主人说:“在伊朗人的心目中,火象征着光明和幸福,今天点起火炬迎接中国客人,象征着中伊人民友谊的火焰永不熄灭。”一个夕阳掩映的傍晚,我们在设拉子城的花园里漫步,迎面遇到一位鬓发斑白的伊朗朋友,当他知道我们是来自人民中国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是在初冬时节来到这里,没能看到百花争妍的美丽景色,但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好象永远是鲜花盛开的春天。”
在殷勤好客的主人盛情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德黑兰西郊的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亚洲体育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不久前曾在这里举行。这个宏大壮丽的建筑群,体现了伊朗政府对第七届亚运会所作的巨大努力和伊朗人民的勤劳智慧。在这里,我们重温了亚运会期间中伊两国人民和运动员结下的深厚友谊。伊朗朋友说:“中国派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使伊朗人民感到兴奋。每当中国运动员出场比赛,伊朗观众总是热烈地为他们鼓掌。”当我们表示对伊朗政府和人民的谢意时,伊朗朋友说:“伊中两国是友好的国家,伊中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人民,应当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在伊朗参观访问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灿烂的古代波斯文化,而且也看到了伊朗政府和人民在捍卫国家主权、保护民族资源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取得的令人可喜的成就。我们访问的石油城阿巴丹,六十多年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如今已扩展成为有四十多万人口的工业城市。一座座巨大的油罐、高高耸立的炼油塔和纵横交错的油管,呈现出一派石油工业不断发展的景象。伊朗朋友告诉我们,伊朗的石油资源和石油生产过去控制在西方垄断集团手里。伊朗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现在已逐步掌握了本国的石油的命运。象每天能处理原油四十八万桶、生产近一百二十种石油产品的阿巴丹炼油厂,已经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自己来管理。伊朗本国培养的一支石油工业的技术力量正在成长。伊朗从一九○八年开采第一口油井以来发生的这种引人注目的变化,使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我们祝愿伊朗政府和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发展民族经济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
告别的那一天,在参观团举行的答谢茶会上,中伊两国朋友依依惜别,亲切交谈,互赠礼品,相约再见。随着欢快的歌声,两国朋友跳起了优美的民族舞蹈。歌声嘹亮,笑语盈盈,一片友谊的热浪激荡在厄尔布尔士山麓。参观团成员、中国诗人张永枚望着窗外大雪覆盖的山色奇景,激情满怀地朗诵了他创作的诗篇,表达了参观团全体成员和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
雪花儿落在伊朗美丽的山川,
织成了一幅巨大洁白的地毯。
我们不远万里来此与朋友欢聚,
一双双足迹象朵朵玫瑰花瓣。
美丽的雪花虽会消溶,
中伊人民友谊却将长留万年!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