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石油武器:反帝反霸斗争的历史创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26
第6版()
专栏:

石油武器:反帝反霸斗争的历史创举
新华社记者述评
石油,有人称它“液体乌金”,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有着大量的蕴藏,但是长期以来,它并不能为亚非拉人民造福,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今天,时代变了,石油已经成为第三世界人民手中反帝反霸的有力的武器。
中东地区石油蕴藏量和开采量占世界首位。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中东石油的斗争历来特别尖锐。美帝国主义者公然宣称:“自由世界的未来,系于中东的富饶油田”;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者则狂妄地叫嚷:阿拉伯石油“实际上是国际财产”。但是,已经站立起来的中东各国人民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掌握自己的命运。去年十月中东战争以来,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又联合第三世界其它产油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石油斗争。这一反帝反霸斗争的历史创举,震动了世界。
石油武器的巨大威力
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一个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剥削亚非拉产油国。据美国官方统计,战后截至一九七二年的二十七年间,美国石油垄断资本从第三世界产油国榨取的利润就达四百亿美元,相当于它在第三世界石油投资累计总额的四倍。原油的价格被垄断集团压到最低限度,长期来,每一吨中东优质原油的价格远不及一吨欧洲最次煤的价格。由于大量攫取廉价石油,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不断发财致富。帝国主义还猖狂地侵犯产油国的主权,许多产油国领土的大部乃至全部变成了外国石油垄断资本的“租让区”,外国石油公司成了“国中之国”。
石油武器的运用,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十月中东战争的炮声和石油武器的威力,打破了美帝苏修在中东制造的“不战不和”的沉闷气氛,狠狠打击了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及其支持者。阿拉伯人民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第三世界各国人民欢欣鼓舞,广泛开展反帝反霸斗争,在斗争中加强了团结。第二世界许多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同阿拉伯对话,寻求出路。石油斗争显示了阿拉伯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巨大力量。
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增股和国有化等一系列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巩固民族独立。以科威特为例,按原协议科威特要到一九八三年才能取得在其境内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但是到今年一月,科威特政府已经宣布控制外国石油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权。在这以前,伊拉克、伊朗、阿尔及利亚已经对外国石油公司大部或全部实行了国有化,第三世界产油国还大幅度调整了油价,纠正了长期以来石油价格不合理的局面。这一措施对帝国主义以压低油价的办法向产油国转嫁经济危机是个有力的打击。
石油武器使用以后,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被迫宣布采取“紧急措施”,包括一些工厂减少生产,汽车减低时速,飞机减少航班等等。与此同时,贪得无厌的垄断资本集团乘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向劳动人民转嫁危机。石油斗争促进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各种矛盾大大深化。
石油斗争增强了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经济力量。过去一向受帝国主义摆布的第三世界产油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三世界产油国拥有的资金,为它们加强反帝反霸斗争、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互助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事实充分证明,石油武器的运用,确是一个历史的创举。它的影响深远,为第三世界人民指出了维护民族资源、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剥削的斗争的新方向。在石油斗争的鼓舞下,第三世界各种原料生产国纷纷联合起来。第三世界各国人民日益认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的各种原料资源,都可以成为反帝反霸斗争的武器。这标志着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在经济领域内深入发展的新趋势。
反对两霸的恫吓破坏
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它的失败,千方百计地对抗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石油斗争,甚至威胁要对拿起石油武器的阿拉伯国家使用武力。这种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阿拉伯产油国发出严厉警告,如果美国军队胆敢进行武装侵略,它们将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日报》指出,阿拉伯国家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不会被美国的皮靴声和刀枪声所吓倒。
美国还动手拼凑所谓石油消费国“联合阵线”,在今年二月召开了石油消费国华盛顿会议,企图拖人下水,一起对抗石油生产国,恢复它对其他石油消费国的控制。但是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愿完全跟着美国走。
为了煽动起反对石油输出国的情绪,美帝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大造舆论,硬说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是石油涨价造成的,企图压石油输出国取消石油斗争。第三世界舆论严正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源起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科威特石油大臣阿提基说:“西方的经济灾难早在石油涨价之前很多年就有了,美元就已两次贬值,英镑也多次贬值”,“石油价格的提高是为了弥补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美元贬值”。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明确指出:“应当到发达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本身上去找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
在这场严峻的石油斗争中,苏修玩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手法,又一次暴露了叛卖阿拉伯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利益的丑恶嘴脸。
在阿拉伯国家正式拿起石油武器之前,苏修装出一副“支持”石油斗争的姿态。早在去年二月莫斯科电台就宣称,要阿拉伯国家“将石油武器从外国人手中,从外国剥削者手中拿过来,然后用来对付他们”。可是,就在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期间,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汉堡港,苏联油船“巴尔维号”和美国油船“金门号”双双停泊在港内,前者将一万八千吨苏联轻燃料油转卸给后者。这以后苏修又不断向美国和其他被禁运国家运去燃料油。
苏修在破坏产油国的石油斗争的同时,又乘人之危,大发“战争财”、“石油财”。据透露,在去年十月中东战争中,苏修把向阿拉伯国家出售的武器价格提高了一倍,并且要现汇或廉价石油偿还。这种“以武器换石油”的做法是苏修生财之道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贱买贵卖,牟取暴利。不仅如此,苏修还借机对一些向苏联购买石油的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和东欧“盟国”敲诈勒索。它或者撕毁原来的按固定价格供应石油的协议,要进一步提高油价,或者要求削减供应量,以便它有更多的石油到国际市场上做投机买卖。
正当美帝在嚷嚷石油斗争要“破坏世界经济”的时候,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联大特别会议上也向产油国施加压力。他声称:“石油问题的尖锐化会引起整个一系列部门的贸易经济联系的解体,会引起国际紧张局势的新爆发,对这一点不能漠不关心。”这就扯下了苏修伪装“公正”和“同情”产油国的画皮。
在石油斗争中,苏修的叛卖勾当遭到第三世界舆论的正当谴责。《墨西哥先驱报》说:“毫无疑问,俄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正当阿拉伯人对美国实行禁运时,它们的船只却驶往纽约和新泽西,给山姆大叔运送石油。”“同俄国人打交道,千万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就会有遭到极不愉快的意外打击的危险,甚至会危及民族完整,如同阿拉伯人碰到过的情况那样。”
石油斗争为第三世界人民反帝反霸的斗争开辟了新的前景,带动了其他各种原料的斗争。在新的年代里,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团结,克服困难,把维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