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军民团结战斗 共同批林批孔 云南边防某部三连前哨排和少数民族建立军民理论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27
第3版()
专栏:

军民团结战斗 共同批林批孔
云南边防某部三连前哨排和少数民族建立军民理论队伍
云南边防某部三连前哨排和黑泥塘生产队,建立了一支由边防战士和傈僳族干部、民兵组成的军民理论队伍。大家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在武装上加强了军民联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加强了军民联防。”
今年春,前哨排的干部、战士和傈僳族人民投入了批林批孔的战斗,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这时,前哨排的同志看到傈僳族群众不懂汉文,学习和批判有困难,就把自己培训的骨干派到村寨,帮助生产队培训批林批孔的骨干。经过一个时期的共同学习和批判,连队党支部和生产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建立一支军民理论队伍,由生产队的七名批林批孔的积极分子和前哨排的十四名辅导员组成。
这支军民理论队伍,紧密团结,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首先,共同学习,掌握批判的武器。军民理论队伍在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批判修正主义和孔孟之道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不熟悉手中的猎枪,打不死吃人的虎豹;不掌握批判的武器,批不倒反动的孔孟之道。军民理论队伍在学习中互相辅导。前哨排的理论骨干针对傈僳族理论骨干不大懂汉语的情况,着重辅导他们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生产队的理论骨干实际斗争经验丰富,就给前哨排的理论骨干介绍一些有关农村阶级斗争的材料,帮助他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的理解。批林批孔运动以来,他们先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践论》等著作。军民共同学习,互相启发,成效显著。
其次,共同批判,在斗争中结成一体。前哨排的同志住得比较集中,生产队的理论骨干居住比较分散,不可能经常在一起。他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有时排里的理论骨干到寨子里去,有时生产队的理论骨干到营房里来,共同讨论批判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军民理论队伍还和傈僳族群众一起开现场批判会。祭鬼崖是昔日反动头人尊孔祭鬼的地方。今年初,生产队准备修一座水力发电站,电站水渠必须通过祭鬼崖。正当大家准备动工时,寨子里传出一股阴风,说什么谁要动祭鬼崖,就会被鬼咬死。军民理论队伍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狠批反动的天命观,揭穿了骗人的鬼神说。傈僳族群众坚定地说:“我们要革命,不要天命”。他们炸掉了祭鬼崖,加速了电站的建设。
第三,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前哨排的理论骨干,把孔老二攻击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反动言行,和林彪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谬论对照起来批判,使大批判深入一步。生产队的理论骨干,及时给排里送来傈僳族人民在旧社会的苦情账和新社会的幸福歌,使前哨排的批判密切结合实际。他们说: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作战,也和真枪真刀打仗一样,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啊!
第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生产队长普玉才,学习前哨排的理论骨干知难而进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革命理论,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哨排战士张贤文,学习傈僳族理论骨干的革命精神,自觉改造世界观,树立了长期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为了加速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种了四分七厘玉米试验田,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获得了高产。团和生产大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了他的经验。军民理论骨干互相学习,用社会主义占领边疆思想文化阵地,加快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