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三字经》兜售“神童”故事的反动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28
第2版()
专栏:

《三字经》兜售“神童”故事的反动性
广东省河源县河源中学教师 廖锡祥 学生 黄惠英
《三字经》这本为反动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启蒙教材,全书只有一千多字,所谓“神童”的故事,就有六则之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剥开这些“神童”的外衣,我们就不难看出它的反动实质。
首先,这些“神童”的故事,有不少是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如“昔仲尼,师项橐”,据说“神童”项橐七岁时就回答过孔老二这个“大圣人”的问题,孔老二也要拜他为师。这完全是捏造的。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早就对这件事进行过批驳。王充指出:项橐如七岁能回答一些问题,则必于四、五岁时就受到教育,这是不可能的;孔老二一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连问路都不肯亲自开口,怎么可能把小孩看作自己的老师呢?可见,项橐这个“神童”是假的。儒家编造这些谎言就是要吹捧孔老二,鼓吹孔孟之道。
其次,作者借“神童”的故事,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在这里,作者别有用心地把“神童”的桂冠,加在儒家宣扬的“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和孔丘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头上,使之成为所谓“孝悌”的活标本,用封建的伦理道德培养反动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驯服工具。
再次,作者借“神童”的故事,鼓吹轻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反动思想。《三字经》中宣扬的“神童”,其实并无真才实学,什么“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这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少爷、小姐,在斗鸡玩蟀之余,弄一点琴棋诗画,一方面为日后读书当官捞点本钱,另一方面卖弄风雅,以补精神上的空虚。毛主席说:“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祖莹、李泌之流,没见过工人做工,没见过农民种地,不参加生产劳动,什么知识也没有,不过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可耻的寄生虫。咱们贫下中农的子女,四、五岁就能照看弟弟妹妹,五、六岁就能割草拾粪,从小热爱劳动,这是地主阶级的少爷、小姐们根本没法比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三字经》的作者把地主阶级的少爷、小姐作为“楷模”,这不是用心险恶地要培养象孔老二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吗?
最后,作者还借“神童”的故事,兜售“学而优则仕”的黑货,进行利禄引诱。《三字经》宣扬刘晏这个黑样板:“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接着进行一番别有用心的“勉励”:“尔幼学,勉而致”。这里,“幼”,“勉”,“致”,“仕”四字,勾画出《三字经》进行利禄引诱的反动性。继而,书中又气势汹汹地恐吓说,要是不象刘晏那样学孔孟之道,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那就没有资格做人,连鸡狗也不如!《三字经》这样软硬兼施,不择手段地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当官,用心昭然若揭。
综上所述,《三字经》中的“神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和接班人的黑样板。《三字经》是反映儒家反动教育思想的骗人经,害人经。
叛徒林彪一伙对《三字经》兜售“神童”故事的险恶用心心领神会,一方面拚命要青少年们争做“灿烂的群星”,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子女吹捧为“天才”、“超天才”,树立修正主义接班人的黑样板,在教育战线上流毒很广。有毒就要消毒。《三字经》这本反动教材,大搞孔融颂、刘晏颂,目的就是要培养剥削阶级的接班人。我们无产阶级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就要针锋相对,大力宣传刘文学、戴碧蓉等无产阶级少年英雄的事迹,让他们的英雄形象高高地矗立在广大少年儿童面前,成为鼓舞少年儿童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