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从苏修文学看所谓“当代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12-31
第6版()
专栏:

从苏修文学看所谓“当代英雄”
北京师范大学 范岩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哪个阶级统治的社会,就宣扬哪个阶级的世界观,就歌颂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适应勃列日涅夫统治集团在国内强化资产阶级专政和法西斯专政的需要,近年来苏修文学越来越多地、越来越露骨地把企业中的新型资产阶级人物作为他们的“当代英雄”来歌颂,这实际上是苏修统治阶级的自我写照。剧本《外来人》、小说《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等就是这样一批代表作。从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苏联社会制度的蜕变和统治着苏联的新型资产阶级的丑恶面目。这是了解苏修社会的绝妙的反面材料。
统治集团的代理人
随着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政大权,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之后,一批占据企业领导的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权力大大膨胀起来。苏修的《生产企业条例》规定,他们不仅有权“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而且有权“招收和解雇工人,对企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奖励措施和进行处分”。今天苏联的企业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企业的领导大权完全掌握在统治集团的代理人手里。
《外来人》中的主人公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中的普隆恰托夫,就是两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们靠着在企业中掌握的极大权力,骑在工人头上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工人。普隆恰托夫就把他主管的木材流送管理处称为“普隆恰托夫之国”。他得意洋洋地宣称,工人只“应该懂得干活!干活!”切什科夫则气焰嚣张地叫嚷,我“并不亲自动手去干活”,我有“无限的权力”,“一切要求应当对我提”,俨然以严厉的大老板自居。就是这样一些人,被苏修文艺评论捧为“新型的企业领导人”。
普隆恰托夫扬言他“在捍卫神圣的事业”,切什科夫也自称要“干一番大事业”。他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勃列日涅夫从事的复辟事业,就是压迫和剥削工人的事业。他们对革命传统极端仇恨,对工人阶级的斗争历史嗤之以鼻。当别人谈起工厂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的斗争经历,提到一些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指挥员如今在厂内受到人们的尊重时,切什科夫轻蔑地说:“我感兴趣的是将来”。这充分说明他们是十月革命的叛徒,工人阶级的败类。而在苏修眼里,这伙人却被称为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选定的路线”的“实干家”。
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唯一的动机和直接的目的。勃列日涅夫之流全面推行利润挂帅的“新经济体制”,把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加强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利润就成了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这些新型资本家的命根子。他们凭借着苏修统治集团所赋予的种种特权,不择手段地从工人身上榨取最大的利润。在切什科夫看来,一个技术熟练的造型工人,是大可利用的。于是就对他另眼看待,捧他,还派他去外地学习技术,目的是诱使他为提供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出力卖命。与此相反,厂里有一批上了年纪的妇女,虽然她们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在建厂工作中付出过巨大劳动,但切什科夫认为,从她们身上榨不出多少油水,居然叫嚷“行善不是工业的传统”,主张将她们一脚踢出厂门。那末,切什科夫需要的“传统”是什么呢?能干的时候卖命,不能干的时候滚蛋。这就是切什科夫的“传统”,也是一切资本家的“传统”。
苏修的御用文人把能象资本家一样首先抓利润的切什科夫吹捧为“当代英雄”,说他“懂得经济、爱钱,也善于计算钱”,还说什么“这样的人最好多一些,如果不能每个车间一个,哪怕每个工厂一个也不错”。他们说得多么露骨啊!这正好说明今天苏联的企业领导人已变成贪婪地榨取工人血汗的吸血鬼了。
镇压工人的法西斯独裁者
苏修叛徒集团是在镇压和剥削苏联各族人民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反革命小朝廷的。因此他们极端害怕人民,极端仇视人民,越来越依靠反革命暴力来维持其反动统治。他们公开鼓吹在企业中“用法制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劳动纪律”,而且还特别炮制“关于改进国民经济中法制工作的决议”。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之流就是一伙在企业中对工人实行法西斯专政的独裁者。
勃列日涅夫鼓吹“任何一个工作日和工作小时也不应白白放过”。切什科夫就提出“需要按每分钟计算的工作进度表”。前呼后应,他们就是要让每分钟都用来榨取工人的血汗,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从工人身上剥下两张皮来。切什科夫一到工厂就摆出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为了强化法西斯纪律,他操起两把刀子。一把是严格监工。他叫车间头头到工段过夜,并在电话里怒吼:“制服他们!”“掐他们的脖子!”这完全是一派横行霸道的法西斯作风,难怪有人叫他“小小独裁者”。另一把刀子叫物质惩罚。他对所谓违反“纪律”的人,动不动就是“扣掉一半奖金”,就是“用卢布鞭策人”,而且还十分得意地说“这样做,他们就会怕我们”。同切什科夫的两把刀子一样,普隆恰托夫的原则是所谓“善良应该和拳头为伴”。“善良”当然是骗人的外衣,你不服从就让你尝尝拳头的滋味,就扣你工资,就开除你,甚至叫民警送你上法院。这就是这个原则的本质。
在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身上,我们看到今天苏联新型资产阶级分子一副多么凶狠、多么阴险的法西斯嘴脸。可是苏修评论却恬不知耻地宣称,切什科夫之流是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了“现代严格的理解。”这真是不打自招,它恰好暴露了苏修所鼓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正是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
《外来人》和《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这类作品今天在苏联出笼,决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在国内推行“新经济体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为此,苏修头目一再鼓吹要达到“高标准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果”,公开叫嚣“加强国家纪律和全力提高组织性”。在这种情况下,苏修文学塑造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这类用高压手段榨取工人血汗的“当代英雄”,就完全适应了勃列日涅夫的胃口。因此,难怪这类作品一出现,就受到苏修舆论界热烈的喝采。单是《外来人》这出话剧全国就有几十家剧院争相上演,并且搬上银幕。他们称切什科夫是应“时代命令”出现的“关键性的、意义重大的人物”。一些大联合公司的经理也亲自出马,声称“不仅是生产,而且是整个社会都不能脱离切什科夫要求的纪律而存在”,“否则事业就要完蛋”。更值得注意的是,苏修还煞费苦心地邀集企业领导人举行座谈,号召大家向切什科夫学习。其中有个工厂的车间主任就介绍自己如何效仿切什科夫,对工人“提出严酷的要求”,两个月就解雇了十二个人。
事实生动说明,苏修领导集团正在利用塑造这些丑恶的艺术形象为其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政治路线服务。但是,苏修面临的困境日益严重,无论切什科夫或普隆恰托夫,都无法挽救这伙叛徒彻底垮台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