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必用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5
第1版()
专栏:

必用之路
和历史上所有的反面教员对人民起着教育作用一样,林彪这个反面教员,现在正起着他的作用。他要“克己复礼”,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骂得一无是处,这就引起广大贫下中农在愤怒批判他的时候,都来认真地想一想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自己参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就形成了一个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运动。其结果是,千千万万的贫下中农更加深切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对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不仅是必由之路,而且是必胜之路。“革命能改变一切”
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压榨、掠夺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摧残,我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农民生活极度贫困。解放后,在农村这样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它的面貌,从一开始就有许多反动的预言家,断言这场革命将一事无成。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反对中国革命,而结果惨遭失败的时候,幻想革命会自行失败。他认为中国人口之多,是一种“不堪负担的压力”,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因此革命也好不革命也好,中国都毫无出路,只有靠帝国主义的施舍才能活下去。在国内,当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正着手通过合作化来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状况的时候,刘少奇就跳出来,诅咒这是
“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那时候,一切阶级敌人,也有一些满脑子资本主义的人,都断言中国农村的面貌不可能改变,就象“鸡毛永远上不了天”,“砖头永远漂不出水面”,“太行山永远搬不走”一样。
现在,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无数贫下中农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摆出事实来了。历史证明,我们不靠帝国主义,生活得越来越好。贫下中农说,实践说明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革命能改变一切”。
江苏省苏北的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建湖等十多个县一大片地方,地势象个大盆,四周高,中间低,兴化县最低的地方海拔才一米半。解放前,这个大盆长期外洪内涝,灾年一片汪洋,好年景也有大片老沤田、烂泥田成年泡在水里。当时,这一带的群众不得不大批到江南流浪谋生。这个地方在漫长岁月中无所变化的现实,曾经使许多人对它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兴化县张郭公社刘东大队有个社员叫曹安则,就相信过刘东是块漂不起来的砖头,下决心要离开这个地方。走时,他当众把自己房上的一块砖丢到水里,说什么时候这块砖漂起来了,他什么时候回来。以后,尽管那块砖头并没有漂起来,他却在一九六五年回来了,而且后来还盖了八九间房子,下决心不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东变了,兴化变了,过去的大水盆翻身了。这个地区,现在人工河道纵横交错,一条条护田大堤就象一道道城墙,机电排灌站星罗棋布,保证了洪水来挡得住,降雨多排得出,天旱时灌得上。过去的那些老沤田、烂泥田,变成了一年两熟、三熟的高产稳产田。就拿兴化这个盆底里的县来说,它一九四九年的粮食总产量是二亿七千一百万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是七亿一千四百万斤,到一九七三年就达到十三亿一千万斤。这一年全县就向国家交售粮食四亿三千万斤。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曹安则家乡的一切,他的旧思想也跟着变了!
豫东地区,历史上是黄河任意横行的地方。过去人们一想起那里,眼前就是一片片黄沙白碱的沙岗和一伙伙四出逃荒要饭的人群。这个多灾的地方现在也大变了!兰考县的黄河故道,现在是一片片的泡桐林和苹果园、葡萄园。这个县一九七三年一年就卖给国家泡桐木五千立方米,它的仪封公社一九七三年一年卖了苹果五百万斤。群众说,过去人们骂沙岗、怕沙岗,看了沙岗就泄气,现在却爱沙岗、要沙岗,看了沙岗就欢喜,因为有了改造它的力量,沙岗上种上树就是“银行”。黄河,人们过去也是怕它、骂它,现在大家就强迫它来赎还过去的罪过,用它的水来淤盖它过去造成的大片盐碱地。这几年,仅兰考一个县就淤地十七万亩。这样,再加上打井、挖渠、深翻土地、科学种田,这个老灾区就成了一个产木材,产水果,产棉花的地方,而且开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了。
二十五年来,我们并没有得到过老天爷的什么恩惠,也没有要过帝国主义的一个铜板,却有多少老灾区翻了身,有多少原来被认为没有希望的地方有了希望,今天,我们粮食、棉花的总产量和生猪的存栏数,比解放前有了成倍以至几倍的增长。一九七四年我国农业连续第十三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收成也很好。我们虽然还不富裕,但是,旧社会那种饥寒交迫、饿殍遍野的悲惨情景,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了。
这一巨大变化的出现,究竟靠了什么?人们说,靠的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广大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革命,从土地改革到组织互助组、实现合作化,直到建立人民公社,把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引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社会主义不仅把几亿农民从经济上组织了起来,而且使他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之下。这就形成了一股翻天覆地的力量。现在,我们一个普通的几百人的大队,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为了改变生产条件,敢于去劈掉一架山,穿透一座岭,拦住一条河。过去当人们还相信着“天命”,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这样的事有谁能够想象吗?
回顾过去的二十五年,贫下中农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没有社会主义,不把大家组织起来,那就会有的人忙于发财,有的人濒于破产,更多的人忙于求生,谁有心思去搞什么改天换地,又哪来的力量去改天换地?
没有社会主义,不把大家组织起来,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武装大家的头脑,大家又怎能和资本主义势力斗争,和几千年来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斗争,和孔孟之道斗争?又怎能摆脱剥削阶级施加的这些精神枷锁,使自己真正成为大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又怎能藐视一切困难,敢于进行这样一场伟大的斗争?
没有社会主义,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又怎能既考虑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又考虑到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下那么大的决心,从根本上去改造那些山山水水?
没有社会主义,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又怎能把有限的经济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又怎能在农村普及教育,普及医疗卫生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以保证改天换地伟大斗争的进行?
二十五年来的实践使广大贫下中农深深感到:没有社会主义,我国农村不仅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激烈的阶级分化中,只会有千千万万贫下中农的破产。他们说,这就是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阻挡不住的潮流
毛主席说:“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那些在新中国里失去了自己“天堂”的人,那些拜倒在资本主义脚下的人,总是要极力反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可是,正因为社会主义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它就必然是不可战胜的。
一九五一年初,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里的十个老互助组,试办起十个农业社。当时这个新生事物还不过是一株幼苗。在刘少奇看来,只要轻轻动手那么一掐,这株幼苗就会马上完蛋。他在关于这十个农业社的试办报告上,批了这是“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一串大字。但是,结果怎样呢?十个老社在群众的拥护下,不仅一个没有被掐掉,反而吸引了更多的贫下中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当地办起了更多的农业社。
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五年,刘少奇又两次打着“反冒进”的旗号,到处砍社。可是,当时许多被砍的社,在群众的拥护下实际上还在办着。江苏省兴化县的合塔区群众当时一共办了八个社,统计表上被砍了七个,实际上一个也没少。湖南省汉寿县当时公开的社只有六、七个,不公开的倒有二十多个。上面有人对他们采取不承认主义,说他们是“野生社”,对他们要“及时发现,坚决制止”。但是结果,野生也好,家生也好,反正没有制止得了,而且后来还都成了合作化的骨干。
为什么农业社能刀砍不倒?贫下中农那时对社会主义道路怎么会有那样的必胜信念?这是因为他们有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遭遇;有土地改革以后,很快就看到开始阶级分化的经历;有办互助组比单干优越的实践。这一系列活生生的事实,使他们具体地看到了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避免土地改革以后阶级分化、使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它代表了广大贫下中农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是,斗争是不会到此完结的。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帝修反卡我们,又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了暂时困难。刘少奇趁这个机会,一面大肆散布阶级斗争熄灭论,一面大刮复辟资本主义的单干妖风。一时间,牛鬼蛇神纷纷出笼,什么人民公社
“办早了”、“办糟了”,“包产到户”一下子好象吃香起来了。
尽管当时刮起了八级台风,但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十几年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已经使更多的贫下中农有了经验。遇到逆风恶浪,就会有顶逆风恶浪的英雄。其中最突出的典型,就是大寨。有人说,在困难的时候,单干也可以试一试嘛。大寨贫下中农说,这已经试了多少辈子了,古今几千年,贫下中农流了多少血和泪,还没有试够吗?他们坚决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顶,和资本主义歪风邪气斗,结果,斗出了一个新大寨,给全国贫下中农长了志气,灭了阶级敌人的威风。有人说,困难时期,“黄牛过河——各顾各”。广东省儋县那大公社石屋大队的贫下中农说,那是旧社会的“黄历”,在新社会没有用处,贫下中农是越困难越要靠社会主义。越是妖风大,他们越是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越是苦干。结果不几年,就把那个原来很穷的山区变成了一个向国家提供大量稻谷和橡胶的地方。
当然,困难的时候,难免会有少数人走错路。但是,最后结果,只是加深了贫下中农对修正主义路线的仇恨、对资本主义的仇恨。河南省兰考县堌阳公社的秦寨大队,“包产到户”试了两三年,结果搞得饭都快没有吃的了。一九六二年全大队吃国家供应粮达六十万斤。全大队六百五十户,在“三自一包”的黑风中,发生了分化,极少数户发了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家倒了霉。这是多么痛苦的教训!一九六二年下半年,上级党组织派人来开会征求意见,问大家秦寨今后怎么才能办好?百分之九十以上贫下中农的呼声,是让搞社会主义的干部上台。这些干部上台以后,征求大家意见,先从哪里下手改变秦寨面貌?又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贫下中农的呼声,先把放下去的地收回来。结果,社会主义的旗一正,阶级斗争一抓,一场大规模改造盐碱地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了,这个大队一跃成了全县的一杆红旗。
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也起了反面教员的作用。人们看到,凡是顶住这股妖风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地方,自然面貌就改得快,集体经济壮大快,对国家贡献增加快,群众生活改善快;凡是没有顶住这股妖风,资本主义歪风邪气上升的地方,情况就倒过来。虽然两种实践不同,人们从中得出的却是一个共同的认识,这就是对广大贫下中农来说,“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
二十多年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每当社会主义在一场大的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时候,贫下中农总是意气风发,生产建设上总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总是进一步得到巩固。贫下中农总结这个发人深思的现象说:这就叫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他们认为,尽管今后还会有斗争,甚至还可能出现曲折,但是,斗争的实践,只会使人们更加认清真理,而广大群众掌握了真理,历史的车轮就会更快地滚滚向前,任何妄图使其倒退的行动,都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更深入的革命 更迅速的步伐
林彪反党集团在《“571工程”纪要》里,和社会帝国主义遥相呼应,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骂得一塌糊涂。而祖国大地上发生的事实却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发挥了它的威力。请看一些例子:吉林省的榆树县,一九七三年粮食、大豆的总产量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近一倍,这一年他们向国家交售粮食、大豆达七亿三千六百万斤。河南省的辉县,一九六五年粮食总产量一亿九千万斤,一九七三年达到四亿八千多万斤,增长一点五二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地区,一九四九年产粮十二亿二千万斤,到一九六九年,二十年翻了一番,达到二十四亿四千万斤。但是到一九七三年,就达到了三十六亿四千多万斤。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三年的增长速度,等于过去二十年的增长速度。这些情况,都是过去少有的。
所以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工业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更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通过揭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盖子,通过革命的大批判,推动亿万群众对二十五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进行了一次大总结,使大家懂得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懂得了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个真理。
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跃进。
山西省的昔阳县,过去有些人以为所有制变革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消灭了,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了,剩下的就是个搞生产建设的问题了。结果,大寨就在昔阳,他们却不认识大寨,大寨的经验推广不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盖子一揭,昔阳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很大教育。他们联系全国情况,对当地十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群众性的总结,深入批判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这一下大家明白了,在变革了所有制以后,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机关,如果不能紧紧掌握党的基本路线,那就会领错路,就会削弱无产阶级专政,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就有复辟的危险。有了这个认识,他们就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镜子,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首先解决县委领导班子的方向路线问题,同时通过认真看书学习,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群众的亲身实践,不断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观念和为革命种田的思想。结果,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大寨经验在全县得到了普及,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更大地发挥了出来。同样多的人,干出了比过去多两倍、三倍、四倍的事,整个县几年里就创造了过去大寨创造的那种奇迹。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高了人们路线斗争的觉悟,这就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而且逐步解决了学什么、怎样学这样一些问题。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黄县,一九五六年粮食产量就上了《纲要》,但以后一直停滞不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对照大寨,从路线上认识了过去的教训:光有好条件,不行。社会主义生产,贯穿着阶级斗争。不批判资本主义,不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社会主义就不会胜利。领导上路线一正,阶级斗争一抓,灵得很,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广泛开展起来,一九七二年粮食产量就过了“长江”。象这样的事例,从南到北,从一个大队到一个地区,不胜枚举。
过去有些地方的有些人,一说起那里变化不大,就怨天怨地。现在许多这样的地方,人们的看法变了。他们说:“旧面貌,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旧思想。”又说:“哪个地方不能快变?完全能。根本在路线,关键是领导。”“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这些议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到处都能听到。这说明经过这场大革命,许多地方的人们已经树立了能象大寨、昔阳那样快变、大变的信念,抓住了快变、大变的纲。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中,经过深入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论”和“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进一步破除了几千年来束缚人们头脑的旧思想、旧意识,人们的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推动人们通过斗争,去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