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为了制造更多的拖拉机 广西柳州拖拉机厂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面貌大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6
第3版()
专栏:

为了制造更多的拖拉机
广西柳州拖拉机厂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面貌大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到过柳州拖拉机厂的人,现在一踏进这个厂的大门,无不感到面貌大变,耳目一新。这个厂一九七四年的拖拉机产量同一九六五年相比,增加了三十九倍,成本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产品质量也逐年有所提高。没有到过柳州拖拉机厂的广西各族农民,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厂的变化。现在,不论是平原、山区,还是壮乡、瑶寨,到处都有这个厂生产的丰收—37型拖拉机的踪迹,其中仅武鸣一个县,就有三百多台。
柳州拖拉机厂的发展和变化,是同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分不开的。它再一次证明,面貌变不变,关键在路线。有了正确的路线,底子薄,基础差,也可以迅速发展;前进中碰到的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这个厂的工人和干部,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贫下中农子弟。祖祖辈辈的亲身经历,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他们心中的一个强烈愿望,就是尽最大的力量,生产更多的拖拉机,为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出贡献。但在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广大工人、干部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他们想造设备,但有人说:你们技术底子差,搞不了,打报告向国家要吧。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工厂还是老样子,设备没有增加,产量也没有提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给柳州拖拉机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广大职工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坚决按总路线的精神建设企业,自觉地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铸工车间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车间过去的手工操作生产已基本上被机械化所代替。现在,翻沙有了造型机。造型用的沙子从碾沙到运输全部由碾沙机和一条条皮带运输机担负;震动落沙机则代替了过去靠人工抡大锤拆箱的高温重体力劳动。整个生产过程,显得十分紧凑、协调。
车间的干部告诉我们:这个车间的绝大多数设备,是全厂职工边干边学、经过多次改进才搞出来的。如型沙的运输,原来是用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碾沙机上面去,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灰尘大、沙子粗、管道转弯处容易堵塞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车间党支部书记黄琰基带领大家重新设计制造了几条皮带运输机,并利用假日突击安装起来。这个车间的干部说:没有经验就难免要走弯路,但走点弯路总比向上伸手强。
柳州拖拉机厂自力更生造设备的群众运动,就是这样由失败到成功、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他们最初搞的两批土设备的确比较土气。但是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现在,比较先进的射流机床,半自动的单能机,九把刀同时切削的多刀车床,六十多个钻头的多头钻床,他们都一批批造出来了。这个厂由于发动群众一手抓当年生产,一手抓制造设备,生产发展就有了稳固的基础。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厂连年增产,是同年年自造设备密切相关的。
在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觉地大搞技术革新,不断挖掘生产潜力。过去生产曲轴,是用整根棒料通过车床、刨床一刀一刀车刨出来的。一根一百三十五公斤的棒料,到成形合格产品时只剩下三十五公斤,大量优质钢材变成了钢屑,也白白浪费了许多工时。工人们对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革它的命。但厂里最大的锻锤才两吨,按照常规,这样的曲轴要五吨锤才锻得动。两吨锤能不能干五吨锤的活?锻工车间的工人边试验、边研究。发现一连锻二十锤后,锻件被挤压出一层厚厚的毛边,顶住了锻模,分散了冲击力,问题就在这层毛边上。“毛边顶住了锤头,我们就想办法把它搞掉!”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七手八脚造了一个剪边模,装在摩擦压力机上,锻打后剪边,剪边后再打。就这样,他们争分夺秒,紧密配合,硬是用两吨锻锤锻出了曲轴毛坯。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全厂工人和干部。他们激动地说:“技术革新是个宝,多产铁牛少不了,以后一定要大搞、多搞、经常搞。”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