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7
第3版()
专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中共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委员会
我们刘集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指示,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到一九六五年,基本实现了耕地、排灌、脱粒、加工、运输等方面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广大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前进的步伐,又基本实现了播种、插秧、植保、收割以及平整土地等方面的机械化。
我们刘集这个地方,解放前,土地不平,怕旱怕涝,十年九不收。风调雨顺的年头,每亩地也只能收二、三十斤皮棉,百把斤粮食。现在,全公社万亩农田连片成方,沟渠配套成网,涝能排,旱能浇。粮、棉亩产连续十二年超《纲要》,一九七四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六百斤,总产七百三十多万斤;皮棉平均亩产一百九十五斤,总产一百五十五万斤,比一九七○年增长五成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壮大。现有公共积累四百多万元,平均每户一千七百多元。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发扬,精神面貌大改变。十九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伟大真理。
不断解决方向道路问题
我们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过去皮棉亩产曾达到过一百九十二斤,近几年一度下降,直到去年才又上升。为什么机械增多了,产量反而上不去呢?开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有的认为是气候问题,自然灾害多;有的认为是群众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究竟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公社党委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抓住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联系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群众一经发动起来,揭露出大量问题,使我们看到产量上不去,主要是方向道路上有问题。如有人散布“人多田地少,收入哪里找?”打着为集体增加收入的招牌,搞投机倒把,使劳力外流。两条道路的斗争,还反映在是否坚持农机务农的方向上。有人说:“光啃田头草,‘铁牛’养不好。”农业机械不是往农业增产上使劲,而是跑运输,抓现钱。一九七○年,全公社农业机械的总马力虽然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一倍多,但机械的作业项目却没有什么新发展。
阶级斗争的现实,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所有制改变了,农业机械多了,并不等于方向道路问题就解决了。两条道路的斗争,又在“拖拉机往哪里开?”、“节省的劳力往哪里用?”的问题上反映出来。这种斗争不仅决定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问题不解决,机械多了,也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发动群众,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揭露他们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的罪恶阴谋,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五大队一度劳力外流,搞副业单干,有机械也用不到农业上,致使生产停滞不前。公社党委书记程金阶到这里蹲点,连续抓了几年,坚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有人说:“人多田少,生产怎么搞?”广大贫下中农说:“有了机械化,一亩当两亩。”社员们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耕种、排灌、收割、脱粒、运输统统使用机械操作,腾出劳力加强精耕细作,向农业生产的深度进军,连年获得较好收成。
我们在解决方向道路问题中,首先从党内抓起。公社党委多次开门整风,发动干部和贫下中农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总结经验教训。大家说:“干部不开口,社员不敢走。”“下面有人搞投机倒把,说明领导没有抓好基本路线。”群众的批评,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倾向没有及时解决,关键在于我们公社党委放松了抓阶级斗争。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以后,方向道路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后应该主要抓生产了。通过开门整风,特别是批林批孔,提高了大家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狠抓阶级斗争,端正了前进方向,农机不务农的问题也解决了。
不断克服小农经济思想
小农经济思想,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我们在教育农民克服小农经济思想中也走过曲折道路。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变生产条件。由于我们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小农经济思想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想当前、急当年,缺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小手小脚修修补补,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那时在改变自然条件方面,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地下水位高,棉苗容易烂根,要求开沟滤水。但是我们总怕开沟占了耕地,下不了决心。二是土层薄,要求大规模地改良土壤。但由于我们是两熟套种,总怕影响当年产量。三是土地插花不连片,道路过窄,沟渠不直,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在学大寨过程中,广大贫下中农对照大寨的不断革命精神,要求我们象大寨干部那样领导他们大干社会主义。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必须从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在全公社范围内从北到南,开挖了全长十八华里的两条河道,明水能排,暗水能滤,虽然占了两百多亩耕地,但“丢了一线,保了一片”,地下水位降低,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我们还在土层薄的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沙改土,使大片
“拉腿地”、“包袱地”的产量迅速提高。
四年来,我们共平整耕地一千二百多亩;调整了三千多亩插花地。现在,全公社七十三个生产队,田地平整连片,道路四通八达,为扩大机械作业创造了条件。
正确处理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发展了,腾出的大量劳动力如何安排?如何正确处理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我们经历了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
文化大革命以前,全公社有四千四百多个劳动力,现在增加到五千七百多个;农业机械年年增加,每年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土地面积还是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一方面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实行科学种田,精耕细作,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向生产的广度进军,发展社办工、副业,逐步办起了机械站、畜牧场、农具厂、农药厂、砖瓦厂等十三个企业,为发展农业生产积累了资金。
由于我们对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在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一段弯路。过去农业生产上得不快,我们不加分析地把正当的工、副业看成是资本主义倾向,一次就停办和下放了养殖场等六种企业,满以为这是加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工、副业大量削减,收入减少,造成农业生产资金困难。而下放的劳力,各生产队用不了,就派到外面搞副业,大集体的工、副业减少了,小集体和单干的工、副业却增多了。结果不仅没有加强农业,反而削弱了农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资本主义倾向。
要不要办公社企业?如何处理好农业与工、副业的关系?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工、副业还是要办的。至于怎样处理好农业和工、副业的关系,要具体分析。条件不具备,削弱农业办工、副业是错误的;条件具备了,不发展工、副业也是错误的。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迅速恢复了工、副业生产。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对有些企业我们采取了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的办法。大家高兴地说:“公社办工厂,务农又务工;企业兴旺,农业上升。”
几个问题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机械多了,不等于机械化了。要真正“化”起来,还要做许多工作。我们抓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搞配套机具。过去我们只注意发展主机,忽视了配套,形成“机械拥有量不少,机械化程度不高”。后来,我们自己动手搞配套。近四年来,我们发扬“穷棒子”精神,用土办法,先后改制、仿制、自制各种农机具一百零八台,拖拉机的作业项目大大增加。
二是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帮助生产队解决机械化的费用问题。近几年,机械作业项目多了,有些生产队却不愿用机械。主要是怕增加投资,减少收入。我们就利用公社经济的强大力量,给生产队以补贴。
三是农机科研和农业科研结合,使机具改革适应农作物的要求,也使农作物种植适应机械操作。
我们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农业机械化提高到新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