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坚持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7
第3版()
专栏:

坚持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
陕西省略阳县西淮坝大队,地处陕、甘交界,四周环山,交通闭塞。在批林整风推动下,他们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不到四年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排灌、耕作、田间运输等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改变了“种田靠三弯(犁、锄、镰),推磨打转转”的落后面貌。生产大发展,社员生活逐步改善,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腾出劳动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西淮坝的三个生产队,去年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用拖拉机拖带架子车向田间送肥,节约下的劳动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精耕细作,发展多种经营。一九七三年的投工量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了近三万个。过去畜耕“犁不过三寸”,现在用机耕一般在五、六寸以上,活土层厚了,增强了蓄水、保墒、灭虫的作用,农作物产量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机械化还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机耕要修路,土地要平整,必须打破旧的队与队之间的地界。大队党支部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打破小农经济的保守思想,全大队统一规划,突破原有队界,只用了一个冬春,就修成六十多里的田间道路。
西淮坝大队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一、土法上马,从土到洋。这个小山庄,土地零散,交通困难。肥料靠人工背到地里,庄稼靠人工背回来,一个强壮劳力,起早贪黑,一天也不过背六趟,总重不过六百斤。人们早就渴望着甩掉背篓。
原第二生产队队长、现任党支部书记侯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己设计制成一辆木轮木轴的“土”架子车。不久,社员邓玉林,从废品商店买回一些旧材料,制成了一辆“洋”架子车,工效比“土”架子车提高了一倍。接着又陆续出现了十多辆“洋”架子车。为了实现运输车子化,党支部带领群众大搞田间道路,形成车路网。甩掉了背篓,解放了劳动力。
二、自力更生,从无到有。社员们尝到了车子化的甜头,又提出购买拖拉机的要求。有人怀疑说“山里还能跑拖拉机?”有人说:“机械化好是好,国家不给钱化不了!”是自力更生,还是向上伸手?党支部发动群众总结实现运输车子化的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办机械的决心。党支部副书记侯贵领着专业队,踏雪进山砍把杖筹备资金。他们靠自己的力量,终于购买了一台拖拉机。现在,全大队共有各种机械四十六台。
有了机器让谁开?党支部挑选了一批一心一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子弟进行培训。现在,这些拖拉机手基本上都能开、能修,做到了一机多用,一人多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