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访问藏族区—拉卜楞 西北旅行通讯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03
第3版()
专栏:

  访问藏族区—拉卜楞
西北旅行通讯之一
本报记者 力文
记者自兰州西南行,经临夏至解放不久的拉卜楞。十一月下旬还是初冬天气,但见沿途山巅积雪皑皑,河谷激流伴送着阵阵寒风,已令人感到西北高原的“寒威”了。
壮丽的西北重镇
拉卜楞因市区西郊有著名的拉卜楞寺而得名,后更名夏河县。位居大夏河上游,山环水绕,景色壮丽。自河谷攀登山巅,远望夏河高原,坦坦荡荡,恍如平原。但其海拔已有三千五百公尺。夏河共辖十四乡镇,藏族农民与牧民的比例为百分之七十比三十。由此西经甘加至青海,南越果洛达川康,或为谷广坡平、流泉萦绕的高原盆地,或为广阔数百里,水草丰茂之天然牧场,拉卜楞则为定居藏民与畜牧藏民的结合地。因地当川康甘青四省要冲,又为藏民与回汉人民物资交流之一大中心,临洮、临夏、兰州及陕、豫等省商人,常以布匹、面粉、茶叶等换取此地特产之麝香、猞猁、酥油、皮毛等,当地输出以皮毛为大宗,羊毛产额每年平均在二百三十万斤左右,居甘省第一位,为西北皮毛出产中心之一。
停滞在在封建社会
拉卜楞藏区人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仍停滞在古老的封建社会的状态。政治上还有部落的痕迹。此地虽设立县治二十余年,但直到此次解放前,除直辖的上下“他哇”等几条街道外,其他乡镇的统治权力,仍操在寺院或部落“头人”手中。各部落的首领,称之为“郭哇”(藏语,意为头人)或“洪布”(即官),汉人统称之为土官,有的为祖传世袭,有的由拉卜楞大寺派任,任期三年。各部落“头人”,对藏民保有相当大的统治权力,他们有权处理调解民间纠纷,判决民事案件,派遣“乌拉”(即差役)。藏民轮流无代价地为头人服役,代头人牧养牛羊,耕种土地。藏民途中如遇土官,立即下马脱帽,立道旁,鞠躬拱手,必恭必敬。
佛教对此间藏民与其他地区藏民一样有深厚的影响。藏民不论穷富,家中均供奉佛位,如有婚丧大事,必延请喇嘛念经。每逢朔望日便赶赴附近寺院拜佛。家居寺院附近者,更常常忙中抽闲,前往寺院转“摩尼”(即经轮),有的还在饭前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数十遍。有的是一面劳作一面念经。更有不少藏民终日省吃俭用,将平日积蓄倾囊捐献给寺院活佛。有的则持数年或十数年的积蓄,跋涉数千里,远赴西藏拉萨寺拜佛,往返数月,往往朝佛一次,即行倾家荡产。藏民胸前多佩戴小银匣,匣中藏有“活佛”的像片、头发,或“活佛”所赐的红绿绸布条。由于政教不分,寺院握有统治的实权,喇嘛均不劳而食,以及宗教迷信的影响,藏民中之青壮男子多被吸收入寺当喇嘛。夏河全境藏民为五万三千余人,境内计有三十六个寺院,共约喇嘛五千六百余人,喇嘛占总人口百分之十强。
由于大批青壮年男子充当喇嘛,藏族生殖率大减(藏民男女性生活较乱,花柳病较多,中年男子死亡率大,也是人口减少的原因)。汉唐时代,今之临夏、康乐一带均为藏民区域,现在藏民已退至临夏西南八十里土门关以外,土门关成为汉回与藏民的分界地,土门关内很少有藏民活动的踪迹。
寺院喇嘛也经商或放账,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般藏民由于苛捐杂税繁重,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多向喇嘛借高利贷维持生活。
藏民生活大半贫苦
藏民生活大多非常贫苦。在农业区,以种植青棵(一种耐寒麦)为主要食物,其次是碗豆蚕豆之类。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为寺院及土官所有,藏民佃户一般须向寺院或土官缴纳全部收获的半数作为租金。农民所余仅能维持三五个月的生活,于是便替别人揽工或作些小本生意,补助生活的不足。牧民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贫苦牧民居大多数,他们仅具有六七头牛,二三十只羊。中等牧民拥有二三十头牛,数百只羊。极少数的土官或富裕之家,则拥有上千头牛,及数千只羊的财富。贫苦牧民子弟多为富家当佣工,或代养富家之牛羊。一般藏民以?粑(用青棵炒熟的炒面)、酥油、牛羊肉、青盐和茶叶为经常食物。牧民食肉较多。贫苦的定居藏民连酥油也不常吃到,每日仅吃三顿茶和?粑。此间因地高天寒,终年见雪,藏民中不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穿一件老羊皮袄。富家人常以绸缎或黑洋布缝为衣面,并以贵重的水獭皮镶衣领与衣边,较富人家多穿一件绸衬衫。穷苦藏民则只穿一个皮筒子,上面无装饰,并不穿衬衣。藏民习惯男女均不着下衣,拉卜楞因多与内地回汉人民接近,布匹交换较为方便,部分藏民男女已有穿下衣的习惯了。
妇女劳动优于男子
不论农业区与畜牧区,藏族妇女都勤于劳动。农业区的男子不会锄田,除参加耕种土地外,其他收割、打场、锄田、磨青棵等主要劳动均为妇女操作。游牧区的妇女操作挤牛奶、制酥油、制毡毯、拾粪(牛羊粪为游牧区主要烧柴)等繁重劳动,男子只与妇女共同参加看牧牛羊。藏民男子好武装,家庭贫苦者亦尽量设法购买枪枝。一马一枪,能骑马射猎者称为“壮人”。由于妇女劳动优于男子,在某些家庭中,妇女握有经济权,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亦高。藏族妇女在宗教问题(妇女平日不得入寺院)、参政问题上(各部落土官均系男子),地位是低微的,但在婚姻问题与财产继承权上,与男子享有平等地位。在藏区,只有少数土官子女的婚姻受限制,其父母代为择婚于“门当户对”之家,含有拉拢其他部落的政治意味。一般藏民男女婚姻是自由的。藏区未婚男女的性生活较乱,但结婚后则必严守贞操。一般藏区本无职业妓女,但拉卜楞由于曾经建立过国民党的官僚机构,解放前,已经出现了不少妓女。
交通不便商业落后
拉卜楞仍保持着“日中为市”的古风。虽然市区街道上有些商店,但主要交易场所还是在拉卜楞大寺前的一块地方,藏民称之为“丛拉”。藏民赶着牛羊,携带麝香、猞猁等珍贵特产,来自青海、西康、川北等地,回汉商人则带着布匹、绸缎、茶叶、首饰及其他杂货,互相交易。回汉商人常利用交通不便,供不应求的情况谋取厚利。比如西安买洋布一尺需人民币一千余元,此地可卖五千余元,此地一个麝香需银洋四元左右,至西安则可卖二十元左右。
毛泽东的光辉普照藏区
现在,毛泽东的光辉普照在拉卜楞藏区了。这里有丰茂的草原,这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当人民自觉到为自己康乐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我们可以确信,这个数十年、数百年很少发展的“中古社会”会飞跃前进的。
一九四九,十二,十九,寄自拉卜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