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压胶工人王忠和——北京首届工代大会代表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03
第4版()
专栏:

  压胶工人王忠和
——北京首届工代大会代表访问记
连城
二月一日午前十时许,我和另一个同志在北京汽车修配厂的橡胶厂内压胶机前找到了最近创造压胶新纪录与设计电力挂胶机的工友王忠和。他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工人。虽然他的脸上、手上、衣服和帽子上都沾了许多黑胶,机器间里充塞着油和橡胶的气味,但他的脸色是健康的、愉快的。
他很仔细地回答着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说明黑胶皮的用处,所需要的各种配料和他自己的工作方法、产量,以及他新设计的电力挂胶机的效能、做法。有些机器和原材料的名词我们不懂,他都逐一告诉这个字是怎样写的。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他和陪同我们一道谈话的该厂技术室一位高同志的口中,我们弄清了王忠和创造生产新纪录和设计挂胶机的情形。
在日伪及国民党统治期间,压胶机的日产量历来只是二十五磅。“那时候,工人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架机器究竟能产多少。去年每天是二十五磅,今年也产二十五磅得啦,明年自然也是这样。”王忠和大声地说:“那时候,每天领料、配料、拉(切)胶、零星琐碎的事情,都要在正式的工作时间停下机器来做。再加上那时候在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友,常常实行怠工,所以这架机器上虽然有两个工人,每天开动的时间却只有四小时。现在,工友们解放了,工厂是自己的了,减低成本、打开销路,成了我们当前恢复与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现在王忠和一个人管理这架机器了。但是,每天机器开动的时间却增加到七小时半。”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一个人真正发挥了一个人的作用。王忠和每日天不明就上了班,独自进行配料。到大家来的时候,他的机器已经开动,压出胶皮,可以供给大家做活。他需要自己去领料,但他尽可能把领料时间挤在机器不太需要照顾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少停止以至不停止机器的转动。拉胶,则尽量挤到将要下班与下班以后去拉。由于工作紧张,实际侵占休息时间也有限,通常只是十来分钟而已。此外,再加上他对扫胶渣等动作的及时与迅速,便使胶皮的日产量由以前的二十五磅逐步增加,终于在最近达到了六十磅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推动着做风扇带等其他工人同志,大家都努力利用他生产的胶皮,更快更多地做活。一月份原计划最高生产风扇带一五二○条,月终计算,竟出到二一○○条。成品的迅速增加,是和胶皮产量的增加分不开的。
生产数量的增加,并非意味着粗制滥造,降低质量。相反的,生产品的质量在同一时期也同样提高了。这种提高,具体表现在风扇带的拉力较前增大。以前因成品拉力小而表示不满的买主,现在都表示满意了。质量的提高,也是和王忠和的努力分不开的。他虽然从十八岁就因家庭贫困而出来做学徒,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在工作中间钻研技术的结果,使他获得颇为丰富的实际知识。压胶时所用的炭酸钙、氧化锌、米他僧、DM促进剂等八、九种配料,他都在不断地研究其最合适的比重与配合方法,不断地加以改善。这样,产品的质量便也随着提高。
王忠和不仅关心着自己机器上的生产,而且也关心着别的工友以至全厂的生产。白布上挂胶的工作,以前一直是五个工友用刷子刷的。一天一共只能刷半匹(反复刷四次)。王忠和看见这样费力多,效果小,人又挺累,便努力回想着他在天津大丰橡胶厂作工时所见的人力挂(刷)胶机,决心自制一个机器。他请技术员高焕文帮着绘图,反复研究,终于获得成功;并将人力改为电力。这样,只用一人开机器,一天做一个钟头的工,就可以刷一匹。这个机器现在正在赶做。做好以后,就可藤出四个工友来做厂内其他必要的工作。
因为以上的重要贡献,他不但获得了物质奖励,并且光荣地被聘为此次北京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的特邀代表。
但所有这些,并没有使他感到骄傲。他是那样诚实而纯朴地为整个国家打算着。谈到工资待遇的时候,他说:“以前在天津大丰厂做工时,说的工资是十万来块钱,实际有时连一袋面也买不到;现在公家这样困难,自己还赚了每月三百三十斤小米的工资。嗯!抵上四袋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