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打竹井 改良饮水防疾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12
第3版()
专栏:

因地制宜打竹井 改良饮水防疾病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湖北天门县侯接公社实践成功一种竹管井。它用起来卫生、方便、安全;建起来经济、简单、省工,对改良饮水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了很大作用。社员们高兴地说:“一根小竹筒,解决了我们长期饮水不卫生的大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侯接公社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不断高涨,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粮食棉花年年增产。群众干劲越大,党委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个公社由于沟岭多,不少生产队饮水和用水有困难;有的生产队只有一个水坑,饮水常常受到污染,影响社员身体健康。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公社党委多次开会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开始,他们采取饮水坑和用水坑分开的办法,但是一下雨,饮水还是受到污染。打机井吧,一口机井得花八百到一千多元,而且需要大量钢筋、砖石等物资,根据侯接公社的情况,一下子还不能普遍实行。后来,党委广泛发动群众讨论,派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党委负责同志深入三大队和群众一起想办法。他们根据气压的原理和小孩做的竹筒玩具——“吸水筒”的原理,参照外地经验,决定用普通毛竹管试打一种土井——竹管井。干部、社员在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狠批林彪、孔老二鼓吹的
“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反复实践,终于将这种竹管井试打成功。竹管井结构简单,打起来很容易:打井出水后,在井底再深挖两尺,铺上两寸厚的碎石子,将一根两丈长的毛竹管直插井底,然后将井口用土封实;竹管顶端上,接上一个三尺长的铁筒露在地面,铁筒内安上抽水的铁杆和活塞,就可以抽水。打一口竹管井,只要两天时间,花十五元钱就行了。
侯接公社党委在三大队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他们自力更生,因地制宜打竹管井的经验。现在,全公社已打竹管井三百二十五口,队队、村村都有三到五口竹管井。经过不断改革、完善,竹管井越来越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干部、社员高兴地说:“一根竹管威力大,井水飞溅冒银花,幸福泉水源源来,党的恩情润万家。”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