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巴勒斯坦人民必胜——访巴勒斯坦突击队某部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12
第5版()
专栏:巴勒斯坦通讯

巴勒斯坦人民必胜
——访巴勒斯坦突击队某部基地
在巴勒斯坦武装斗争十周年的前夕,我们访问了巴勒斯坦突击队某部在黎巴嫩南部的基地。我们驱车从贝鲁特出发沿着逶迤曲折的地中海岸向南奔驰,但见黄橙橙的柑橘挂满枝头,是个丰收年景。但是,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经常在这一带侵扰破坏。黎巴嫩人民和居住在这里的巴勒斯坦人民为保卫劳动果实,不断抗击敌人的入侵。
武装斗争经验
按照约定时刻,我们被引进巴勒斯坦突击队某部司令部的驻地。司令部设在一座简陋的民房里,屋内陈设简单。这个司令部的司令员面孔黝黑,一望而知是长年奔走在野外的人。他热情、爽朗。他向我们畅谈了巴勒斯坦武装斗争的诞生、发展和走过的坎坷不平的道路。
这位司令员经历了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的各个时期。他总结十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他说,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巴勒斯坦革命的今天,也就没有巴勒斯坦人民解放的明天。取得这个经验不容易,坚持这条道路也是不容易的!
他说,从一九四八年五月帝国主义炮制“犹太国”后,到一九六四年五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十六年间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遭到两次侵略战争,巴勒斯坦人民大部被赶出自己的家园。巴勒斯坦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认识到,武装斗争是民族解放的唯一道路。一九六五年一月一日,在加利利打响了第一枪,宣布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他说,象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的队伍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开始,参加武装斗争的人数很少,分散在各阿拉伯国家,成立秘密突击队小组。没有枪,到市场上买旧枪。没有地雷,自己造。就是现在,敌占区突击队的有些武器也是靠自己制造的,因为敌人的封锁严密,武器运不进去。
这位司令员还谈到,只有在武装斗争中取得胜利,才能提高战士和群众的信心,壮大队伍。他举出一九六八年三月的著名的卡拉马战役的例子。他说,以色列侵略者在一九六七年的“六·五”战争中得手,当时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分析了敌我两方的情况,决定打一次硬仗,以打击敌人的气焰,鼓舞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士气。他们以敢于胜利的气概,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约旦河西岸的卡拉马主动撤退,然后突然出击,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伤亡惨重。这次战役在巴勒斯坦武装斗争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司令员最后说:“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必将胜利。”
旺 盛 的 斗 志
离开这个司令部后,我们来到巴勒斯坦突击队某部的“休整所”,会见亲身参加战斗的战士们。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休整所”原来是一顶帐篷。帐篷搭在山坡上,用石头砌成底座,挖入地面半米深。帐篷上盖着伪装。门口有一条浅壕通向山路。帐篷里伸不直腰,几张小床紧挨在一起,床头放着各人的武器。
陪同我们访问的地区司令员向我们介绍了在这里休整的几名战士,然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战斗经历。他们都参加过多次战斗,出入敌占区,历尽艰险。他们的战斗故事固然动人,但是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精神境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离乡背井来参军?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是什么精神支配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随时待命出发?
战士中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赛义德,弟弟叫哈利德。他们的家在敌占区,房屋被敌人破坏。敌人当着他们的面,打死了他们的大哥。姐姐逃出虎口。他们两人于是毅然参军。赛义德是位打伏击的好手。在一九六九年的某一天,他和战友们奉命去捉俘虏,他受命担任掩护。当敌人的军车驶入伏击圈时,他英勇机智,用反坦克火箭击毁敌人军车两辆,出色地配合战友完成了捉俘虏的任务。哈利德一九七一年在战斗中左小腿中弹负伤,至今残留着两个深深的伤疤。
他们一家的遭遇是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家庭的缩影。是民族恨,阶级仇,促使他们奋不顾身参加斗争;是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理想支配他们的英勇行动。
当我们步出战士的帐篷时,所见所闻的一切还在脑子里翻腾。一位战士提醒我们,“照一张像吧!”几名战士站在“休整所”前,用手作“V”字形(英文“胜利”一词的第一个字母),让记者拍下留念。是的,只要坚持斗争,胜利在等待着英勇的巴勒斯坦人民。
人 民 炸 不 垮
然后我们又前往纳巴提亚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
难民营设在群山环抱的山谷里。一九七二年以来,敌人多次深入黎巴嫩境内,大举进攻突击队基地和难民营。一九七四年五月,敌人又袭击了这个难民营。
难民营负责人愤慨地叙述了敌人的暴行。一九七四年五月十六日,敌人出动二十六架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轰炸和扫射难民营达一个小时,房屋、财产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因为挖了防空洞,临时又组织得好,居民伤亡很少。没想到敌机走后,群众刚从防空洞里出来收拾东西,阴险的敌机又两次返回轰炸,结果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他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炸弹皮交给记者,痛斥敌人的残暴。他说,敌人用凝固汽油弹、甚至用炸飞机跑道的特殊炸弹轰炸难民营。这天的袭击,炸塌了许多民房,学校、医院全部被炸毁。敌人欠下了又一笔血债。
但是,纳巴提亚周围的石山炸不塌,巴勒斯坦人民也炸不垮。从山岗上俯视难民营,巴勒斯坦人民正在废墟上重建房屋;警戒的战士紧守着高射机枪,凝视着南方的天空。他们将在这里坚持战斗,直到祖国解放,重返家园。
临行时,一位巴勒斯坦突击队负责人送给我们一件用敌人火箭底座做成的礼品。这件别具风格的礼品,象征着巴勒斯坦人民同中国人民有共同的敌人,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