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陕甘宁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的启示新华社记者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16
第4版()
专栏:

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
——陕甘宁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述评
“十年学大寨,唯有今年快。”一九七四年冬天在甘肃省农村中流传的这句话,如实地概括了陕甘宁三省(区)去年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的一个鲜明特点。
一九七四年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十周年,是人们需要用实际成效来回答“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年。更重要的是,一九七四年是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下胜利地进行了批林批孔运动的一年。年年都学大寨,去年特别不同,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在人们的头脑里起了作用。
“为什么今年快?路线挂了帅。”这是人们的又一个说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扫除着人们头脑里那些旧意识形态的垃圾,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许多没有被否定的东西现在否定了,过去许多没有被认识的东西现在认识了。过去有些人学大寨是“怕”字当头不想干,或者是“难”字当头只想小干,现在变成了“敢”字当头,敢于往大里想,往大里干了。
往大里想,往大里干,首先就“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们的方针。”现在凡是有个大干气派的地方,都差不多先有一个远景规划。
在陕西省兴平县店张公社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门前,竖立着一幅治理塬坡的“千亩样板方”示意图,公社党委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治理塬坡的规划和施工情况。塬坡,这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特有的复杂地形,它又象山坡,又不象山坡,但塬上的田都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这个公社有七个大队的五千一百多亩耕地都在塬坡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又在凸起的坡梁上和凹下去的沟壕里。治理塬坡是兴平县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公社党委提出了一个在全公社实行大地园林化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把这五千一百多亩塬坡地改造成二十三大块方形平整的梯田。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梯田建设要有利于灌溉、机耕、田间管理、交通运输和园田化建设;在整体上,不仅做到渠、路、林、田四配套,而且把池塘、机井、抽水站、养猪场以至农用电线网和公墓都规划了进去。池田还可以养鱼,渠旁、路旁、地埂上栽树,沿着渠埂还准备种上黄花菜,实现农、林、牧、副、渔相结合。这块“千亩样板方”既是一个标本,又是一个缩影,是一幅社会主义大农田的又新又美的画图。现在,一层层按照规划修起来的大块梯田已经初具雏形,叫人看了真是大开眼界。
订规划是克服保守思想的一个好办法,也是决心要大干的一个标志。我们听到不少人在赞扬某一个干部对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大办农业有那么一股子雄心壮志的时候,总爱说:“这个同志对改变他那个地方的面貌,心里有个想法。”事实证明,有没有个“想法”,有没有个规划,这一点很重要。是革命还是保守,是大干还是小干,常常可以从这一点上分出高低来。
大干还是小干,另一个标志就要看是不是高标准。有些地方修了一些不够标准的农田,有的梯田修得象马路那么窄,被人们称为“马路田”。现在这些都被当作反面的东西而引以为戒了。山坡地修梯田,现在讲究顺着山势,尽量延长,因为地块长了,拖拉机可以少转几个来回;为了地块尽可能宽些和平些,坡度很大的地方,往往竟要朝里边切出好几米深下去;修地埂,没有石头就用土一层层夯起来,从下面看上去,就象高高的一堵墙;平地修条田,一般也要挖下去一米上下,这样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高低不平或者倾斜度较大的地貌。挖出来的土,还要做到“熟土还原”。要做到这些,那就不是一般的修修补补所能奏效的了。
要做到有规划和高标准,从安排地块和组织劳力来说,就非打破队与队之间的界限不可。许多地方在开展对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大批判中,学习了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也运用到农田基本建设上来。他们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以工还工,以方还方(土石方)和平衡受益的方法,以生产大队或公社为单位,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确定主攻方向,然后组织队与队开展协作,连片治理。这样,人多热气高,干劲大,进度快,质量好,领导也便于指挥。过去一个队干不了的工程,现在很快就攻了下来。搞一块,成一块;搞一处,成一处。“一天一大片,一月一座山”。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这种搞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气魄,是往年很少或者没有的。这也是大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看来,搞农业,不搞农田基本建设不行;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大干还是不行。小干小变,大干大变,就是不一样。我们和甘肃省礼县的同志谈过这个问题。他们从决心、干劲、规模、质量、进度、效果等几个方面,对大干和小干作了对比。这个县位于海拔二千六百米以上高寒山区的草坪公社,一九七二年冬季平整土地时只是小打小闹了一下,没有深翻,第二年总产比头一年减少了八万斤,亩产停留在二百多斤的水平上。这年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农业生产条件非彻底改造不行,决心高标准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干了一冬,去年亩产达《纲要》,总产提高了百分之七十八以上。
人们现在把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大干叫做“彻底革命”,小干叫做“半截子革命”。尽管都是革命,但是程度不同。这中间就有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在起作用。“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农田基本建设也是如此。有了这个“根本”,才能搞好那个“基本”。去年以来,经过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开始为人们逐步实现这个转变扫清道路。
林彪要复辟,孔老二要复礼,复辟和复礼,都是倒退。批判了“克己复礼”,人们懂得了,不仅不能倒退,甚至不能停顿。“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人们在思想上有了这个认识,批林批孔的精神成果就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显示了威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周城公社过去三年修了二万三千多亩条田,粮食亩产上了《纲要》,过了“黄河”。但是,去年他们对那些修过的农田作了检查对比,发现还不够标准,还有差距。他们想,前几年粮食增长速度虽然快,但是和人家千斤社比,亩产还不算高,对国家贡献还不大。找不到一条理由可以自满松劲,却有一千条理由要大干快上。大家都觉得形势逼人,迟干不如早干,小干不如大干。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大干了四个月,重建高标准机耕条田一万一千八百多亩,挖沟渠二百五十五条,修路六十六条,建筑田间水利设施二百九十多座,为新的一年里农业生产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批判林彪和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对于动员人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更是起了直接的、显著的作用。过去流传的“种在人,收在天”的说法,现在很少有市场了。人们要革命,革阶级敌人的命,革自己头脑里落后世界观的命,革大自然的命,要来个改天换地大翻身。陕西省吴堡县辛家沟公社霍家沟大队发生的变化是很有意思的。这个大队村前有个土山叫“神仙坬”,山下有个“孔子庙”。解放前,地主宣扬这里是什么“好风水”,年年到庙里“祭孔”。解放后,“孔子庙”拆了,那个“神仙坬”还在,一直没有动它,孔老二的“天命观”还在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去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学习《实践论》,狠批“天命观”,搬倒了“神仙坬”,搞成了一块“人造平原”。人们豪情满怀地说:“我们学大寨,变面貌,一不靠神仙,二不靠圣贤,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全靠我们贫下中农自力更生,愚公移山!”
将近四十年前,鲁迅在一篇题为《靠天吃饭》的杂文中,曾经辛辣地嘲笑过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靠天而竟至于不能吃饭”的不合理状况,并且举了甘肃省敦煌这个地方的例子,说敦煌一带“原是繁盛之区,靠天的结果,却被天风吹了沙埋没了”。鲁迅在文章的末尾说到要“征服自然”,但却一笔“带住”,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谈不到”的事。鲁迅是把他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身上的。如今,在陕甘宁这块土地上,岂止是一个敦煌正在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开始了“征服自然”的斗争。
批了“天命观”,人们对于条件的看法也不一样了。过去有些人用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眼光来看待条件。这个条件似乎是老天爷派定的,不能变,也变不了。现在人们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批判了林彪和孔老二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把条件都看活了。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同志们说:我们这里水少,但有的是土,黄土高原,挖下去几十米都是土,土质也很好,深翻保墒也能增产。陕西省商洛地区的同志们说:我们这里山上土少石头多,但是水也多,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修梯田,石头也是宝贝。这样,人们的思想就解放了,既看到不利条件,又看到有利条件,也明确了主攻方向,面貌就不是不能变,而是大有变头,非变不可。
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还有哪些思想上的绊脚石在阻碍着前进的道路呢?人们说,还有。比如说,那种“想革命,怕拚命,想大干,怕流汗”,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的懦夫懒汉世界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两眼向上”的等、靠、要思想,还有那种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农业要求的小农经济思想,等等。这些都必须摆在被扫除之列。不在世界观上来一番彻底改造,不彻底扫除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的垃圾,不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那就只能是山河依旧,面貌不变,或者变化很小。不过,历史终究是要前进的,人民终究是要革命的。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必将出现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时间将会迫使人们加快步伐,迎头赶上。让我们“用积极的高兴的欢迎的全力以赴的态度”去迎接这个新高潮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