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西沙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0
第4版()
专栏:

西沙在前进
最近,我们访问了祖国南方的宝岛——西沙群岛。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南沙、中沙、东沙群岛一样,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年前,南越西贡当局悍然武装入侵,英雄的西沙军民进行自卫还击,打退了侵略者的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一年来,西沙群岛军民,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的有力推动下,以更加雄伟的战斗步伐,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大步前进!
新的战斗
就在西沙自卫战的胜利喜讯传出的时候,传来了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批林批孔的战斗号令。
从地方到部队,广大军民热血沸腾。他们以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又投入新的战斗。批林批孔的批判会,一个接一个召开,批林批孔的墙报、黑板报、大批判专栏,遍布群岛。椰林深处,前沿哨所,施工现场,到处燃烧起批林批孔的烈火。港湾内,码头上,阵地旁,帐篷里,到处摆开了批林批孔的战场。
某部四连黎族战士、共产党员吕亚仁,在西沙自卫战中荣立一等功。他想,批林批孔是上层建筑领域里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搞好这场斗争的关键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不论在连队还是外出,他总是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岛上照明有困难,他自制了一盏小煤油灯;文化水平低,他虚心请教别人。他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了三十多篇批判稿和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经过学习和批判,吕亚仁对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看得更清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了,他决心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新的贡献。
西沙军民中,象吕亚仁这样的学习和批判的积极分子成批地涌现出来。他们带动全岛军民不断把批林批孔运动推向深入。
去年四、五月间,西沙军民配合考古工作者对西沙群岛进行了一次广泛的文物调查,发现了大批历史文物。他们在金银岛上发掘出清初康熙至雍正年间由江西景德镇民窑出产的青花龙纹盘;在甘泉岛发掘了唐宋遗址,收集到了一批我国居民用的盘碗瓶罐等日常生活用品;在晋卿岛的珊瑚沙中挖出北宋“圣宋元宝”铜钱……这一批批历史文物,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在西沙群岛长期居住、生产的遗产,是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铁证。西沙军民看到这些文物,保卫和建设西沙的决心更加坚强。
大步向前
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全岛军民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革命推动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全岛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河北的大白菜、河南的大西瓜、山东的大葱、湖南的辣椒,都已在岛上“安家落户”。
当你踏上各个岛屿,出现在你面前的是成群的鸡鸭,满圈的肥猪。
海面上,渔民们开着渔轮和机帆船,追逐着鱼群;潜水员潜入水底,捕捞着珍贵的海参、海贝。
港湾里,海员们驾着轮船,向各岛运送着一批批物资,又把一筐筐海产运往大陆。
一座座新的建筑物,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在各个岛上迅速建起;钻井队员日夜不停地探索着地下宝藏;一队队科学工作者,在猎取空中的飞鸟,捕捉海里的游鱼,采集岛上的植物、土壤和岩石标本,为进一步开发西沙的资源辛勤地劳动着。
威震南海的四○七渔轮,在西沙自卫战中,胸怀朝阳,粉碎了南越西贡当局军舰的一次又一次无理挑衅,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荣立集体二等功。硝烟一散,这艘英雄的渔轮,又满怀激情,在祖国南海世世代代捕鱼捞参的西沙海区,掀起了渔业生产的热潮。酷暑盛夏,他们顶着烈日下网;风大浪险,他们潜下海底捞参,船首劈开千重浪,战天斗海夺丰收。
一天,四○七渔轮遇上一个大鱼群。就在这时候,上级通报海上将有五级到六级的大风,要不要返港避风?经受过战火锻炼的渔民们决心迎战风浪,全船总动员,大家齐动手,克服重重困难,斗败了风浪,连续大干七天,捕鱼十四万六千多斤。就这样,他们提前五个月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生产任务。
去年初春,海军某部潜水小分队,接受了配合兄弟舰船铺设海底电缆的任务。年轻的战士们争分夺秒地战斗着。在水下铺设电缆,任务艰巨。但是,大家群策群力,动脑筋,找窍门,提高工效十多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驻岛部队指战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导,掀起了大生产高潮。现在,椰子树下,珊瑚沙上,布满了“大寨田”,长出了十多种蔬菜。有个叫秦声耀的助理员,他一九五五年入伍,长期坚守在海岛,战友们都热情称他是“老西沙”。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蒿草树丛之中,开出了三分多地,种了蔬菜。这里的强台风会把菜连根拔掉,暴雨能把菜叶打穿。为了抗击风雨,秦声耀在菜园周围,栽上一排排抗风桐。每次风雨到来之前,他在菜畦插上树枝,再搭上木架子,盖上椰子叶,遮风挡雨。夏天烈日当空,晒得砂子滚烫,水分蒸发很快,菜叶很快卷缩,难以生长。秦声耀一面多种根深耐旱的苋菜、辣椒、茄子,一面给菜勤浇水,用树叶野草铺在地里,保持水分。他种的菜吃不完,就供应给海上渔民,还帮助炊事班腌制咸菜、酸菜。同志们又称他是“种菜能手”。
团结新篇
在自卫战中,西沙军民并肩作战,互相支援,结下了深情厚谊。这种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战斗团结,经过批林批孔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一天深夜,驻守在珊瑚岛上的解放军某部,接到了一项突击任务:赶在台风到来之前,把一船施工用的碎石抢卸上岛。指战员们立即投入了战斗。
当时,这里的码头还没来得及修好,船只无法靠岸,只能停泊在半浬外的海面上。这给卸船造成了很大困难。指战员们迎着困难,先把碎石卸上小舢板,划靠岸边,再一包一包扛上岛。
卸船紧张地进行着。岛上民兵从睡梦中惊醒,赶到了码头。他们一声不吭,就加入了抢卸碎石的行列。在共同守岛建岛的战斗中,民兵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民兵捕了鱼,拣最大的给部队送来;部队杀了猪,挑最好的肉送给民兵。战士帮民兵搞军事训练,民兵教战士学划桨摇橹。他们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起批林批孔,一起建设海岛,情同手足。现在,他们肩并肩抢卸碎石,赶在台风到来之前,胜利完成了任务。
战斗在西沙群岛上的军民一条心,一股劲,为着一个目标——建设西沙,保卫西沙而共同奋斗。
去年三月的一天上午,钻井队的工人们正在永兴岛进行紧张的钻探工作,突然井台出现塌方,四百多米长的表层套管不断下沉,大量下塌的珊瑚石埋没了套管的顶部,严重地威胁着这口井的安全。情况紧急,险情传到了驻岛某部通信连,全连指战员在指导员卜占武的带领下,迅速赶到,投入了紧张的排险战斗。战士们和工人们一道,顶烈日,抗海风,连续奋战一昼夜,搬走了下塌的沙石,又拣来了大批石头,填补和加固井台地基,保障了井架安全。
一天傍晚,海南岛文昌县的一条渔船,正在永乐群岛海面追捕鱼群,突然气候骤变,天空乌云密布,海上恶浪翻滚。渔船急速向礁盘倾斜过去,眼看就要撞礁!在这紧急关头,岛上解放军战士和民兵发现了险情,立即冲向海边。跑在最前面的是在自卫战中荣立三等功的共产党员、民兵罗予荣。这时,罗予荣正患感冒,但是他把病置之度外,奋力跑到海边,纵身跳下大海,急速向渔船游去。紧接着,同志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游到了船边,紧张战斗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渔船从险境中推了出来,保护了渔民、渔船的安全。
西沙军民在团结战斗中继续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