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海上铺路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5
第2版()
专栏:

海上铺路记
我国有绵延万里的辽阔海疆,有很多的江河湖泽。可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洋船洋舰横行霸道,我国没有自己现代化的造船工业。
我们能不能迅速地改变这种落后面貌?造船工人坚定地回答:能!中国人民有智慧,有能力。翻开历史,我国曾经是造船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公元三世纪,我国已有七桅船,而欧洲十五世纪才用三桅船。十五世纪我国航海家郑和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来往于亚洲、非洲之间。最大的船长四十四丈四,宽十八丈。航行时间之早,规模之大,都是哥伦布无法比拟的。我国造船事业陷于落后局面,是三座大山压迫和封建帝王、国民党反动派卖国崇洋的罪证。
怎样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引下,我们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开始了建立海上“铁路”的宏伟工程。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跃。去年一年,我国仅钢体船的产量就相当于解放前一百年各种船只的总产量。一
造船工业的崭新面貌是斗出来的。斗争的焦点是:立足于造,还是立足于买;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还是崇洋迷外,把希望寄托在外国资本家身上。刘少奇、林彪鼓吹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就是一条投降卖国、崇洋媚外的修正主义路线。在它的干扰下,造船工业的发展,一度徘徊不前;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则一跃而上。一九六九年以来,我们建造的万吨轮几乎等于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八倍。
一九五八年,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轮“东风号”。万吨轮的心脏是万匹马力柴油机。修正主义路线为了阻挡我们造大船,千方百计干扰我们造大机。有人主张买机,买外国的技术资料造机。外国“专家”断言:“你们买了技术资料,也没有能力造机。要造船,买我们的柴油机吧!”
话传到沪东造船厂,工人针锋相对地说:“没有他们的技术资料,我们正好造出中国式的万匹机。”
那时候,沪东厂的设备很差。但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就拿这台万匹机的曲轴来说吧,在当时,只有少数先进国家在试用铸钢的。沪东厂工人革新技术,在反复的试验中,掌握了先进的铸钢工艺,用自己的心血浇铸了一根铸钢曲轴。
国产机试车成功。在同修正主义路线斗争了五年之后,通过国家鉴定,证明它的性能良好。造船工人很难忘记那胜利的时刻:绚丽的黄浦江上,一声深沉而雄壮的汽笛声震荡着江面。“东风号”启航了。顿时间,江岸上欢声雷动,江面上汽笛齐鸣。老工人无限感慨地说:“黄浦江上尽是洋船的日子过去了。今天开出一艘‘东风号’,将来就会有一百艘,一千艘。”
斗争是长期的,同样的斗争往往要反复多次。一九七○年,大连红旗造船厂制造了自行设计的万匹机。林彪修正主义路线来了个“杀鸡买羊”,借进口外国机的机会,压制工人造大机。社会帝国主义乘机破坏,正在建造的万吨油轮“大庆47号”眼看就要坐“水牢”。可是,造船工人有志气,有能力,他们当年造机,当年装上船,“大庆47号”当年开了出去。
“独立自主造大机,踢开洋奴攀高峰。”坚持独立自主,我们的万匹机越造越好。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沪东造船厂、大连红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上海船厂、上海柴油机厂都在生产万匹机。二
“造船工人英雄汉,自力更生写新篇。”在造船史上,历来是有多大的船台,造多大的船。这条成规已经被我国造船工人冲破了。万吨轮,江南造船厂在七千吨船台上造出来了,新港船厂在五千吨船台上造出来了,上海船厂在三千吨船台上也造出来了,新河船厂还在烂泥滩上建造了大型工程船舶——五百吨浮吊。
听说上海船厂要在三千吨船台上造万吨轮,有人提出了一长串问题:船台被压垮了怎么办?船台不够长怎么办?工作面不够大怎么办?吊车太小怎么办?下水的滑道太窄怎么办……
“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不怕前人没有遇到过的困难。”这就是造船工人的回答。
凭着这股劲,“困难总有千千万,我有解决的办法万万千”。船台会不会被压垮?他们作了压力试验,用事实打破束缚人们思想的框框。外场的工作面不够,黄浦江有开阔的江面,他们打捞了一艘破船,建造了一个“水上平台”。吊车太小,他们创造了“水上翻身法”,把最重的尾段推下黄浦江,借助水的浮力翻过身来,再拉上船台……
忆当年,曾有这样的事,同样是这个船台,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由外国“专家”主持,三千吨货轮下不了水。如今,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由工人自己来干,万吨轮造了七艘,正在造第八艘。
新河船厂在海河下游,五百吨浮吊船比海河口上的船闸还大,不能在厂里造。但是,造大浮吊是开发海上石油的迫切需要,从国外买吗?外国资本家说:把你们沿海的水文资料拿来。
新河船厂工人听到这个消息,挺身而出:“厂里造不了,咱们到海边去造!”他们在烂泥滩里,填上石块、砂土,铺上枕木、滑道,搞了个“土船台”。浮吊的船体就在这个“土船台”上,克服重重困难造起来了。
浮吊船上的主扒杆,比二十层楼还高,有二百八十吨重,百吨吊车奈何它不得。老工人穆瑞堂说了一段经历。解放初期,一座被国民党反动派炸断的大铁桥,半截子掉进河里。外国“专家”要炸掉重造。穆师傅他们把灌满水的驳船开到断桥下,再把水排掉,利用驳船的浮力,把桥一步步顶上来。今天,又是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船体本身的十部卷扬机,在一架百吨浮吊帮助下,把这个庞然的大铁臂立起来了。
三千吨船台造万吨轮,烂泥滩里造五百吨浮吊,体现了我国造船工人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他们正是以这种革命的精神面貌,闯出了我国造船工业发展的新路子。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东风劲吹,国产船成批涌现。怎样看待国产船?也经历了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
围绕着新港船厂建造的万吨轮“天津号”,出现过流言蜚语,说什么“天津号”是“天停号”、“新式废钢船”。有人不给它安排任务和泊位。
在流言蜚语最多的时候,一艘汽艇从上港二区向“天津号”驶去。站在艇首的是“老码头”吴良先。这位老工人登上“天津号”,紧紧地握住船员的手说:“蛮好的船嘛!没有泊位,靠到我们那里去好了。”
“天津号”是“天停号”吗?船上的大副向新港船厂的亲人报告:“天津号”已经成为上海运煤战线的主力船之一。有一次遇见八九级大风,一排排恶浪迎头扑来,“天津号”以每小时十三浬五的速度,劈浪前进。还有一次在雾中航行,突然发现前面有几条渔船,放了几千米长的渔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津号”以九十度大转弯,迅速避开渔船、渔网。
事实回击了制造谣言的人,“天津号”经受了自然界的狂风,冲破了阶级斗争的恶浪,昂首驰骋在万里海疆。
有过这样的论调:“国产船只能跑近海,不能跑远洋。”“国产万匹机不可靠。”江南造船厂工人的一张革命大字报回答得好:我国的远洋航运事业只有建立在自己造船、自己造机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可靠。
现在,“风庆”轮、“风光”轮先后航行了扬眉吐气的三万二千浬。国产机可靠不可靠,国产船好不好?“风庆号”船长的日记就是最好的见证:
五月八日,根据推算,前面五十浬左右,有几个岛屿。我们打开了雷达,荧光屏上很快就显现出几个光点。距离四十八浬的方位,正是我们要找的小岛。移动了扫描中心点,五十浬以外的目标也清晰可见。国产雷达初试锋芒,它完全符合远洋航海的要求。
七月二十二日,在黑海之滨的一个港口。领港一上“风庆”轮,紧锁双眉。原来,今天要泊的码头,航道狭窄得象条小胡同。这又是一场考验。
进入港池口,领港叫道:“左满舵,前进一。”……每个口令的完成,不到三秒钟,船身不偏不倚正好驶在“小胡同”正中。接着,一个“右满舵”,一个“后退三”,仅花了七秒钟,船身安全地靠上码头。领港会心地微笑:“船好,船员的技术也好。”
八月二十九日,返航的“风庆”轮再经好望角,又遇上八级大风、巨浪。一艘洋船高悬黑球两只,表示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另外一艘洋船在好望角触礁。然而,“风庆”轮各种机械、仪表运转正常,万匹机开足马力,昂首阔步再过好望角。
扬眉吐气的三万二千浬,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涤荡着洋奴哲学、奴隶思想。“风庆”轮雄壮的汽笛,宣告我国造船工业达到了新的水平。
新的水平,也是新的起点。同过去相比,基础大不相同了。造船工人在造大船的过程中,制造了新设备,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更可贵的是,斗争锻炼了一支革命化的造船队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造船工人豪迈地说:“过去,我们能够在三千吨船台上造万吨轮。今天,新的舞台必然要演出更加威武壮丽的戏剧。”他们正在新的基础上绘制更加雄伟的新蓝图。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自己强大的海上运输队,铺设起四通八达的海上“铁路”。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右图:上海江南造船厂生产的“长春”号万吨轮在一片欢呼声中胜利下水。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