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研制农业新机具 盐城地区一些县、社工厂一年来试制成功十多种农业机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5
第2版()
专栏:

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研制农业新机具
盐城地区一些县、社工厂一年来试制成功十多种农业机械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盐城地区的一些县、社工厂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研究试制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具。一年来,先后试制成功东风—12型高架拖拉机、东风1200型联合收割机、多用播种机、拔棉秸机、新型锯齿剥绒机、绿肥埋青机等十多种农业机械,为支援当地农业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这些农业新机械的试制成功,是深入批林批孔、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丰硕成果。盐城地区现有的县、社工厂大部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有的干部总觉得这些厂技术、设备条件不行,小修小造可以,研究试制新产品干不了。射阳县拖拉机修造厂原来是个拖拉机维修站,文化大革命中逐步发展到能够修造拖拉机。这个厂的技术员刘瑞辰,前几年就建议自己研究设计一种能够在棉花、玉米等高秆作物田间进行中耕、除草、治虫的新型拖拉机,因为得不到支持而未能实现。去年这个厂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工人和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并联系本厂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变化,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工人群众,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为支援农业作出新贡献。厂领导重新研究了刘瑞辰的建议,决定全力支持他搞出这种新型拖拉机。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把这种名叫“东风—12型”高架拖拉机造了出来。这种拖拉机工效比人工提高几十倍。
盐城地区大批农业新机械的试制成功,是坚持地方工业必须为农业服务这个正确方向所取得的新成绩,也是实行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团结战斗的结果。在批林批孔的推动下,盐城地区的许多县、社工厂先后实行了工厂和社队挂钩的制度。工厂经常派出调查组到附近社队了解农业需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支农的新课题。东台县农机厂在三仑公社调查,看到生产队都是靠人工耕翻绿肥,既费力,工效又低,他们就下决心要试制一种能够耕翻绿肥的埋青机。在试制过程中,他们多次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进行修改,终于造出了单行、双行埋青机。用这种机器耕翻绿肥,工效比人工提高了五十倍,而且绿肥埋得深、露青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