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农业学大寨 大干出奇迹 中越友好人民公社评论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5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大干出奇迹
中越友好人民公社评论组
最近,我们看了《大寨田》、《七里营小麦丰产》、《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打井抗旱夺丰收》等科教影片,非常兴奋。一个个动人的镜头使人经久难忘:群山峻岭上,平展展的大寨田层层环绕,绿水长流,禾苗茂盛;辽阔的平原上,七里营人民公社的五万亩麦田,金浪翻滚,万里飘香;历史上盐碱涝洼的土地,培育出了穗大粒满、亩产超千斤的优良品种;常年缺水的黄土高原,出现了喷珠撒玉、涌泉一般的一眼眼机井……。这一幅幅改天换地的图景,就是一曲曲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的颂歌,令人欢欣鼓舞,豪情满怀。作为新中国的一代新农民,我们深深懂得:农业上这样新的事情,这样快的发展,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才能办到。解放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农业落后,土地荒芜,单位面积产量低下。新中国才二十五年,农业面貌就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大寨红花到处开放,先进单位不断涌现。许多以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地区向国家提供了商品粮,就连西藏地区这个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也获得了粮食大丰收。我国历史上长期改变不了的南粮北调的局面扭转了。这样的大好形势,同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衰退、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铁的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千百年来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一旦翻身做了主人,聪明才智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科学工作者,以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大破刘少奇、林彪一伙散布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天才论”、“天命观”,大搞移山改水,科学种田,创造出许多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我们从《大寨田》中看到,大寨贫下中农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改天换地,把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荒山秃岭建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在《打井抗旱夺丰收》中,我们看到,在久旱无雨的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爬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摸索出许多找水和打井的经验,利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在被人认为缺水的深山区和打不出水的黄土高原上打出了好井,使这些“滴水贵如油”的地区变成了“清水遍地流”的灌溉区。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战,才使我国北方三十万眼机井配套,在三年大旱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作用,夺得了丰收。在《七里营小麦丰产》中,我们看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武器,大破“人活一百,没见过冬天浇麦”的右倾保守思想,实行科学种田,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小麦的经验,去年全公社五万亩小麦获得平均亩产七百多斤的好收成。在影片《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中介绍的那些亩产超千斤的优良品种,也是由群众、科技人员和干部组成的三结合小组,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培育成功的。这些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我们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农业科教影片。它不仅运用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法,通俗地、详细地、形象地传播了科学种田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做到“见物更见人”,突出地歌颂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寨贫下中农的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周总理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一九七五年以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为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更牢固的基础。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学习和创造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大寨田》:大寨公社把荒滩变成了良田,大面积发展水稻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