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窗上新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7
第2版()
专栏:

窗上新花
陕西省旬邑县职田公社马家堡大队的群众有个习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大家总喜欢给白生生的窗纸上贴窗花。过去,什么《麒麟送子》、《吕布戏貂蝉》等宣扬封建迷信等孔孟之道的窗花很多。批林批孔运动中,大队文化室的青年们认识到,这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为了占领这块阵地,他们向党支部提出成立“红剪刀”小组,剪革命窗花的建议,得到党支部的热情支持。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一群热心肠的女社员,争着报名参加“红剪刀”活动。有人说:“窗花窗花,好看就行,革什么新呢?”共产党员、妇委会主任文玉娥说:“难道还要让充满孔孟之道气味的窗花留在我们的窗户上吗?”她熬了好几个夜晚,剪成《喜送公粮》、《开山劈石》、《地头批判会》等几幅新窗花。她不仅自己带头贴起来,还把它们送给左邻右舍。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鼓舞了“红剪刀”的姐妹们。她们坚定地说:“我们要把孔孟之道从我们的窗户上扫除干净!”
第七生产队油菜管理组长马秋梅,人称金花姑娘,既是油菜生产的能手,又是窗花革新的有心人。白天,她和社员们战斗在山峁田坎,晚上坐在灯下剪窗花。战斗的生活,给了她丰富的剪纸素材。她利用休息时间,剪了一幅反映科学种田的新窗花《育苗》,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姑娘们为革命种田的坚强决心。
为了使“红剪刀”小组更好地发挥战斗作用,大队党支部及时为她们开辟了“新窗花专栏”,定期张贴她们的新作。“红剪刀”小组的姊妹们,还采用送花上门的办法,将新作及时送到社员家里,把贴新窗花的风气推广开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