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6阅读
  • 0回复

创造奇迹的人们——农村生活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7
第3版()
专栏:

创造奇迹的人们
——农村生活散记
浩然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给人们行走的路,或是前辈替他们踏出来的,或是他们自己踩出来的。而且,在各种不同的地区,又有各种不同的供给人们行走的路:城市里的柏油路,大平原的林荫路,乡村野外的黄土路,戈壁滩上滚着流沙的路,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
在长城脚下,燕山丛中,一座海拔九百米的高高的山顶上,有一百九十七户人民公社的社员,他们分散居住在六条沟沟岭岭,组成一个名叫大树洼的生产大队。这个大队的人,从一个自然村到另一个自然村,尤其从他们这儿到公社所在地的新城子平川里去,走的是一条极特别的路。那是一条挂在山峰上的石头路。外地来的人,一见这条石头路,立刻就会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站在下边往上看,头发晕;到了上边往下瞧,腿发颤;非登临一趟不可的话,上的时候,得两手扳着石头慢慢地爬,下来的时候,得坐在石路上,小心翼翼地溜;事后回味起来,还会连声惊叹“真危险哪!”可是,大树洼的人们却并不这样。他们上下那条石头路,虽然也是谨慎的,然而又是熟练的。就连小毛驴,也被他们训练得低着头,睁大了眼睛,寻找着蹄子窝,一点一点地移动。每一年他们亲手生产的粮食、果品、柴草,还有他们劳动、生活所需用的工业品,达到六十万斤的数目,全靠人背、驴驮,运上运下。尽管他们每走一趟也是汗水淋淋,气喘吁吁,腰腿酸痛,但却从来不惊不叹,更不叫苦。尽管他们每年要为运输花去高达九千,甚至一万多人工、畜工这样庞大的代价,却也从来不可惜,更不懊丧。为什么呢?因为几千年来,峡谷高山上的人,世世代代都走这样的路,他们从一会迈步,就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当他们听到外来行人大惊小怪发问的时候,会十分和善而又平静地答:“没啥,我们习惯了。”这“习惯了”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可是他们谁都知道:在解放前的历史上,有多少亲人,多少牲畜,曾经从这石路上滚下涧底,被摔得粉身碎骨!谚语说“水滴石穿”,那么,这陡立的石路上,那一个连着一个的脚窝,不正是居住在高山顶上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用汗水和鲜血滴穿出来的吗!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象春雷一声,把大树洼震动了!象光芒四射的红太阳,把大树洼照亮了!
一条“金线”,从首都北京,飞过湛蓝的天空,越过高耸的楼房,穿过如花似锦的平原,跨过浩瀚的密云水库,牢牢地系在高山顶上一排排红松杆子的顶端。这是一条高压输电线。村子里安上了广播大喇叭。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直接地传到大树洼人们的耳边。电线接上了放映机,革命样板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站立在大树洼人们的眼前。大树洼的人们,还听到大庆工人战斗胜利的凯歌。大树洼的人们,还看到大寨社员喜获丰收的彩图。这一切一切,都在他们已经燃起的革命豪情上加了油,更加旺盛地燃烧起来。而且,首先烧到了他们那个旧有的“习惯”!
他们激动地热烈议论:
“毛主席最关心咱们老山区的群众呀!”
“咱们得好好地向英雄们学习!”
“比起人家,咱们大树洼对国家贡献太小了!”
“咳!就怪咱们这儿的交通太不方便哪!”
这是大树洼的群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争锻炼,革命热情普遍高涨之后,对改造客观环境的第一个强烈愿望;也是他们急切前进,又对解决前进中一个重要矛盾的初步认识。金色的秋天,一件表面看来是偶然的事情,而实际上却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促使他们的认识从量变飞跃到质变,并且坚定了他们为之奋斗的决心。
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工业支援农业,工人老大哥制造出大量的农村需要的机器。大树洼从密云县农机供应站购到一台新式的脱粒机,雇车拉到新城子。这是这个偏僻高山小村的第一件机器,这是他们的一件大喜事。机手训练好了,安置机器的地方也准备停当了,可是这机器人不能背,驴不能驮,怎么运到大树洼呢?大家一商量,就从各生产队选拔了二十四名最棒的小伙子。为了郑重其事,还派了一名党支部委员去带队。小伙子们心里高兴,浑身的劲头都使出来了。他们把那个机器抬出新城子不远,就开始爬坡,步步高,步步陡;抬呀,抬呀,起早动的身,到了天黑,只抬到不够四里远的钢铁峪沟。他们只好留在半路过夜,派人回村送信。第二天天一亮,全体大队干部出动,帮助抬机器,又艰难地挪了一整天,才走完最后这六里路程。结果,好几个人扭了脚脖子,压伤了大腿。
机器一到大队部,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向大树洼人们那个旧“习惯”宣战了。他激动地说:“同志们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不让我们学大寨,使山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害得我们这里一无机器二无电,山荒地薄产量低,年年吃国家的统销粮。眼下,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一定要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出贡献!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可是我们这里有机器运不上来,有电源用处也有限,这条小路不破掉它行吗?”
他的话正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大家一齐喊起来:
“赶快修一条大路吧!”
“党支部快领着我们干呀!”
当天晚上,为这件大事情召开了党支部委员会,第二天又召开了党支部大会和队干部会。随后,党员和干部们就分头去宣传群众,征求意见。他们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秋收一过,他们到城里请来了技术员帮助测量了。社员们一见那些捧着仪器、扛着标杆的技术员,心里全都乐开了花。他们觉得,一条新的路,就要在大树洼出现了,好多人做梦都在新开的大路上奔跑!但是,在他们急切的等待盼望中,技术员告诉他们的却是:仅从大队部门前修到岭下、接上县里正施工的新雾公路这十里路,工程造价就要十五万元!还没有建筑新路实践经验的大树洼人,对这样一个大的数目字是没有想到的,立刻筹集这样多的钱,也是有困难的。因为他们不久前为通电架低压线和购置机器,已经花了一万多元钱。他们不能为了修路,从各生产队调用生产资金呀!
有的坏人借此散布谣言,有的社员为此也失去信心。一些歪风邪气在明里暗里吹起来:
“就凭大树洼这么一个小村子,能自己在高山顶上修一条公路?这简直是想搬着梯子上天!”
“硬要干下去,力量花在那上边,地种不好,粮食减产,非闹个劳民伤财不可!”
“这样大的工程,还是请求国家投资办吧!”
大树洼的党支部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铸造成的战斗堡垒;大树洼的社员们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新人。他们经过了风雨,具有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这点歪风邪气吹不动他们。党支部立刻组织了各种类型的会议,党员和干部跟群众一起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斗争经验,开展革命大批判,顶住了歪风邪气。在群众大会上,党支部书记说:“这条路我们敢不敢修,能不能修成,是关系着我们大树洼社员能不能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工农联盟能不能进一步巩固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前途的大问题,是关系到认真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事!我们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创造的大好形势,只要下了决心,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也能把它铲除!”
新城子公社党委知道了这件事,马上召开了常委会讨论研究。他们认为:山区里有许多村庄,都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这是发展革命的大好形势、继续跃进的障碍。大树洼党支部和群众不安于旧习惯的现状,敢于自己动手修路解决这个矛盾,这是新生事物,一定要热情支持。于是,党委书记亲自来到大树洼,给党支部的同志鼓劲,帮他们一起教育群众,还向他们介绍县委正在自力更生修建新雾公路的经验。
大树洼的党员、干部和多数群众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他们充分地看到开展这场斗争的有利条件,也充分估计到困难,争取打一场速决战,也做好打持久战的精神准备,但是一定要干到底,不获胜利不罢休。他们说:“过去没有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走老路、小路;今天要真正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咱们一定要走新路、大路!思想上政治上的路走对了,山上的这条路就一定能修通。修革命化的路,还要带出一支革命化的队伍!”于是,他们提出一个“三不伸手”的口号:不向国家伸手要钱,不向公社伸手要钱,也不向群众伸手要钱;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锻炼人的思想意志。
他们选拔了三十七名优秀的男女社员,组成了筑路专业队,由党支部书记挂帅,党支部副书记当指导员。他们用参加县办新雾公路工程的社员们寄来的二百元钱购买了一些锅碗,每人从自己家带来小工具。决心要在高山峻岭上创造奇迹的人们,就靠自己的一颗红心两只铁手,划定了线路,插上了大旗,开到由大队至公社平川之间的火岭沟梁上摆开了战场。公社党委书记是这队伍中的一个,他在这条人们几千年走习惯了的小路上刨开了第一镐!
毛主席在《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的按语中指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这一伟大的真理,已经被无数的铁的事实证明了。大树洼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伟大的真理。
在石头山上开辟一条公路,光用钢镐和铁锨是不行的,必须用大量的炸药来爆炸。一个复员军人提出:“咱们自己造吧!”农民自己造炸药,能吗?能!他带上三个细心而又大胆的社员,买了一些化肥硝铵,又从公社木厂搞了一点锯末,弄了点柴油,自己炒,自己推碾子轧,进行试验。一次失败了,再来一次;试验成了,还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它的爆炸力。在整个修筑道路的过程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怀着改天换地的决心,起早贪黑,精心制造了两万四千多斤炸药,为集体节省下两万多块钱。有人算了一笔非常有趣的账:他们推的那个石碾子,碾道一周是十三米,为了轧这些炸药的原料,这四个社员每个人围着碾道走的路,正好是两万五千里!
自己造那么多的炸药,光从公社木厂找锯末是不够的。两位年纪加在一起有一百三十多岁的老贫农挺身而出,到南山下看树林人呆的小棚子里,干开了木匠活。他们把一些准备当柴卖的木材下脚料破开板子,做成蜂箱,卖了钱支援修路,锯下的锯末支援造炸药。一位支农的工人师傅看到了,鼓励大队干部说:“你们现在有了电源,需要多开生产门路,干脆借机会办个木工厂。”大队接受了这个建议,又抽了六个社员,买了圆锯和立刨,就把木工厂办起来了。他们不仅充分供应造炸药用料,还制作了数不清的小用具,都是人民生活急需的日用品。一年的时间就收入一万二千元钱。
自己能够造炸药了,但是谁来打眼、放炮呢?这是不必操心的事。大树洼干的这场前人所没敢想的事业,代表了广大群众利益,自有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一位在旧社会曾给资本家开挖过金矿、又被折磨得害了多年哮喘病的老贫农,听到要修路的喜讯,就从炕上爬起来,找干部说:“我干,我会干!”有人问他:“你那身子行吗?”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也要用到干社会主义的大事情上!”他带上五个青年学徒,搞起三盘钎子,到工地上就马不停蹄地干起来了。平时,只有专业队的人干,还能供得上他们“吃”,到了抢完农活的空隙,全大队的男女老少总动员大突击的时候,三盘钎可就太少了。一伙青年又抢着报名要干这既劳累又危险的工作,六个女青年也坚决要求当扶钎、抡锤手,一下又发展到四十个人,搞起二十盘钎子。这样,工程进度可就大大地加快了。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绳子不够用,自己打。钢钎使坏了,修理起来又费钱,又误工,派个人学上几天,支起红炉,一边干,一边学。小推车不够用,买胶皮轱辘的不合算,让木匠打木轮的,在轮子周围钉上一条胶皮,推起来也是很省劲的。
大树洼的党员和干部是走革命道路的带头人,也是开辟革命道路的闯将。哪儿活重,哪儿有党员和干部,哪儿危险,哪儿有党员和干部。每天最早到工地上的是党员和干部,当满天星斗,社员收工回家的时候,走在最后边的又是党员和干部。专业队的队长,修路两年多,就当了两年多炮手。开始的几天,他看见每天等上工再临时打眼放炮,使大批除碴的人在那儿等候,太窝工,他就提议打眼的人头一天就把炮眼打好。第二天,社员们还没集合,他就早早地起来,先跑到工地上,装好药,放了炮;等社员们一到,立刻就投入除碴战斗。两年多的时间里,日日如此。他的炮声就变成了集合的号声。担任专业队指导员的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战斗员,大家又称他“抢险员”。每一次放完了炮,他总是亲自冒着硝烟检查哑炮,认为安全了,才让社员们上前,从来不管自己的安危。有一次,在火岭沟山梁上放过炮以后,留下一个十米多高的炮碴,一部分脱离石体,要倒又没倒,矗立在那儿,使人们不能到跟前除碴。大家急着要上,副支书硬把大家拦下,自己爬上那高高的炮碴上去排除。他用镐撬了一阵,撬不动,刚想另找个办法,脚下踩着的炮碴“轰”的一声倒塌了。他眼疾手快,抓住崖壁上的一缕草缨子,才脱了险。党员和干部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年轻的社员,年轻的社员都以他们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施工过程中,被铁锤打破了手指,一边滴着血一边干的青年;脚被石头砸肿了,不肯告诉别人,咬着牙坚持到底的青年;……不断地出现在这支开路的队伍中间。经过这样的锻炼,这支革命化的队伍在飞速地成长。有八名社员,在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几名男女青年加入了共青团。
铁手红心的英雄群众,就是用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把那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挂在山上的石头小路,一钎一炮,一锨一镐地破掉了;同时,从大队部门口往高山下的川底一寸一尺地推进,一尺一丈地伸延,一丈一节地弯转盘旋,两年半的时间里,开掉十万方石头,把一条宽五米、长十里的盘山公路修通了!
路在前进,人在前进,大树洼在前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勇敢,实践出成果。这样一个小小的山村,自己创办这样一个大工程,并没有支付十五万元的巨款,他们支付最多的是汗水。然而汗水的报酬并不仅仅是一条路,这条路给大树洼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成果,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人民在斗争实践中不仅进一步认识了客观世界,改造了客观世界,尤其认识了自己的力量,增长了智慧和才干。他们自己解放了自己。自从破土动工修这条新路以来,他们同时大搞平整土地,垒修了坝台二百多道,石方量达四万多。这样,使得大队粮食总产量,从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十六万斤,跃到了一九七四年的六十多万斤!他们还造林三千三百多亩,栽种四万棵桑树,三千棵栗子树,四百多棵果树;还开了一百二十八亩荒山,种上了药材,栽了一万株人参。同时,他们打了三眼大口井,一口供人畜用水,两口灌溉土地。一九七四年秋天播种了五亩小麦——这是大树洼有史以来第一次。另外,大队和生产队共盖了六十九间公共用房,大大地发展和巩固了集体经济。这一切,都是因为交通方便而节省下劳力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胜利。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大树洼的社员用自己的实践批判了孔老二的“天命观”,批判了林彪诬蔑文化大革命的谰言,也教育、提高了他们自己。他们正在满怀信心地斗争,满怀信心地前进,继续修筑新路,要用平展展的公路把六个自然村连接起来,四通八达,自由行走。现在再没有人说一个小山村办不成这么大的事了。不少当初的“怀疑派”和“反对派”,今天成了建筑新路的积极分子和骨干。这个变化同样是意味深长的。
现在,大树洼人修的盘山公路,跟通往首都北京的公路紧紧地、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这条路上行驶的第一辆汽车,就是从北京开到大树洼的。那一天,象节日一样欢乐。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拥到大队部门外的停车场上,欢呼呀,跳跃呀,沸腾起来了。八十四岁的李大娘,四十年没有下过山,没见过有轱辘的车辆,更没有见过汽车到底是个什么样。这一天,她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拄着拐杖,让孙子搀扶着,挤到汽车前边,看呀,摸呀,忍不住地热泪直流。她说:“要不是搞起文化大革命,我这辈子怎么能看到咱这里这么大的变化啊!”
是啊,大树洼真是人换思想地换装,这里的变化是数不清的。现在,大队有了四台脱粒机,三台粉碎机,三台铡草机,三台柴油机,两台扬场机,十台电机;象碾米机、水泵、旋床等等机器,也不稀罕了。当然,他们也有了手扶拖拉机,这种山区人最喜欢的机器,他们有了四台。四台手扶拖拉机在他们自己修的公路上自由地行驶,“哒哒哒”地响着,象笑声,象歌唱,象大树洼的英雄们自豪的高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变化!为了巩固和发展这大好的革命形势,我们还要努力作战,永不停步地在新道路上前进,一直战斗到共产主义!
作者很幸福。就是昨天,我坐着北京工人制造的北京牌的汽车,从那条从北京伸展过来的金光灿灿的大道上,一直开到大树洼人们开辟的新路上。当汽车在巍巍的山峰中稳稳当当地盘旋升起的时候,我仰望雄伟的万里长城,俯视如雕似刻的层层梯田,左望茂盛的果树,右看苍绿的松林,霞光把薄纱般的雾气染红了,我以为自己生出了翅膀,翱翔在祖国的碧空,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
我访问了创造奇迹的英雄们,英雄们给我上了一堂奇迹般的课。我听着,耳边响起毛主席的教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英雄们创造的奇迹,用事实回答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多么必要,多么及时;这八年,是何等伟大的八年!我衷心地向英雄们表示一个文艺战士的祝贺,和紧紧追随他们的脚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迅跑猛进的决心!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日急就于密云水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