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西门豹治邺遗迹调查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8
第2版()
专栏:

西门豹治邺遗迹调查记
中共河北省临漳县委调查组
战国初期,战斗的无神论者西门豹以法家路线治邺(现在河北省临漳县)。他大破“河伯娶妇”的反动迷信骗局,主持兴修水利,开渠灌田,发展生产。历代儒家反动势力竭力攻击西门豹,妄图抹杀他的历史功绩,否定法家路线。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查证了一些历史资料,实地考察了有关遗迹,访问了当地的群众。调查所得材料证明,西门豹确实在邺地主持兴建了“西门渠”等水利工程,实行了重“耕战”、尚“法治”,主张“尽地力之教”的法家路线。
《史记·河渠书》中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水经·浊漳注》也有“豹引漳水溉邺”的记载。西门豹所修建的渠,在三百年以后的西汉时期,还是“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东汉安帝元初二年还“修理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渠以溉民田”。
据《临漳县志》记载,清朝时临漳县有一个叫吕游的人,积极主张治理漳河,并亲自做了调查。他在《西门闸记》一文中写道:“西门闸在铜雀台西可三十里,其南为漳河故道,其下流则投巫之处也。闸之东南约十余里,有村名稻田、净渠”,闸口“两旁各砌以大石”,“历年虽多而无少损坏”。
我们考察了西门闸口的遗迹,与记载完全相符。
西门豹所修渠道(即“西门渠”)的闸口,在邺镇(故邺城)西三十里的西高榭村西北约二里的漳河南岸。这一带土质坚硬,地势很高,渠水可畅流而下,是建闸的好地方。年深日久,闸口建筑已残缺不全,但闸口基石仍清楚可见。当地老年人说,他们童年还曾见到过用石头砌的大圆闸门。
靠近闸口的渠道,保存到现在的还有二、三里长,虽经千百年淤塞,渠两岸还有三丈多高,底口六丈多宽。当地群众把这条沟叫闸门沟。相传渠水往东南,流经稻田、净渠两村。看来是这一带有了渠水后,曾经能种水稻。净渠、稻田两村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邺地人民为了表示对西门豹的怀念,很早就在西门豹当年投巫之处的“大夫村”(古邺城西南约十里),修建“西门大夫庙”,树立石碑
(现在此处仍有碑石三块),称颂西门豹“投邪巫于河以除邺人之害,引漳水灌田,以利邺人之生,惠民之功多矣。”到了清朝末年,当地有一个土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看中了“西门大夫庙”上的一块大碑石,想把它磨洗重刻。西太平村一个农民听说后,就先行一步,把碑文拓了下来。这样,才使这碑文能够保存到今天。
西门渠的修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它记载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丰功伟绩。当然,正如列宁所说的:“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西门豹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客观上符合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主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也是有他的历史功绩的。这就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称道他、纪念他的原因。儒家搞复辟倒退,反对革新前进,企图抹杀法家西门豹的历史功绩,是不可能的,也是根本办不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