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阅读
  • 0回复

胜利的进军——东北辽、吉、黑三省冬季农田基本建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8
第4版()
专栏:

胜利的进军
——东北辽、吉、黑三省冬季农田基本建设见闻
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村,正在度过一个不平常的冬天。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入批林批孔,大破“猫冬”旧习,冒着风雪严寒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来没有过的冬季大干
在这严寒的冬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正在东北辽阔的大地上兴起。不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是岗峦起伏的山区,到处是大搞农田建设的人群。已经修筑完工的一座座水库、排灌站,一坡坡梯田,一块块方田和条田,一条条堤坝和水渠,上面覆盖着的新土,在银装的大地上,显得非常醒目。近几年来一直坚持农田建设的辽宁省营口、庄河等县,去秋以来,发动群众一面抓紧秋收,一面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两个多月来,庄河县修成水平梯田二十六万多亩,比过去多年的总和还多。吉林省蛟河县赤水公社的红旗水库,过去因为有“等、靠、要”的思想,十多年没有建成。入冬后,干部、社员一齐上阵,很快建成了水库的主体工程。黑龙江省的肇东县,破除“猫冬”的旧习,早在去年秋收、打场的同时,就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一个多月完成的土方量,接近于去年全年的总和。进入大冻后,参加农田建设的人数又超过秋季,工程进度之快为历年来所未有。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我们看到领导干部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的生动景象。他们同群众一起批林批孔,一起参加劳动,共同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而斗争。
东北三省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是继秋季的农田基本建设活动之后出现的。这个高潮来势之猛,群众干劲之大,工程项目之多,质量之好,进度之快,都是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象这样普遍地打破“猫冬”旧习,象这样从来没有过的冬季大干,在东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丰硕成果。破除“猫冬”旧习 大搞农田建设
早在几年前,东北三省许多县、社、队就开始打破“猫冬”旧习,在冬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了。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中,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入批判林彪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孔老二、林彪宣扬的“天命观”,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他们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到:在东北,冬季正是大搞农田建设的大好时机。过去遗留下来的“猫冬”休闲的旧习,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障碍。有的人利用“猫冬”时间外出拉脚,搞个人“副业”,助长了资本主义的泛滥。社员们说:“猫冬”,就是闲了社会主义,忙了资本主义,丢了集体,忙了个人。资本主义喜欢“猫冬”,我们就是要在冬天大干社会主义。
经过革命的大批判,利用“猫冬”搞个人“副业”的人觉悟了,守着热火炉的人鼓起了革命干劲,原来冬天就大干的人更加朝气蓬勃。
辽宁省绥中县王家店公社窝岭大队的社员,从一九七一年起,以“地冻三尺不停镐,雪下三尺不下山”的革命精神,连续四个冬天坚持在大雪覆盖的高山上,闸沟,垒坝,修梯田,三个春节都是在山上度过的。就是凭着这种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他们在石头上治了四条沟,垒了一千四百二十道坝,造出四百多亩水平梯田,使这个原来吃返销粮的队,粮食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破“猫冬”旧习,大干农田建设,这是东北地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提出的响亮口号。入冬以来,许多老年人离开了热炕头,参加到农田建设中来了;一些从来不参加农田建设的妇女,积极投入了冬季大干的洪流;甚至一些正在念书的八、九岁的小学生,也在课余时间,来到工地,帮助担土。大干苦干
 加快建设步伐
东北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早在去年十一月,大地就已封冻,江河结上厚冰。按照过去的习惯,早该“猫冬”休闲了。但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锻炼的广大社员和干部,就是不怕天寒地冻,硬是要在冰天雪地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山河的面貌。
辽宁省绥中县宽邦公社境内有一条黑水河,河水吞没了大量良田,河道越冲越宽,造成了大量的乱石滩。过去也进行过治理,但由于有的干部怕冷怕冻,一到冬天就下马了,治理了三次都没治成。在批林批孔中,广大社员、干部狠批了孔老二、林彪宣扬的“天命观”,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去年入冬后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河岸修起了长堤,夺回良田三千多亩。
吉林省梨树县新开河治涝工程,开工时正好降雪,气温降到零下十七、八度。参加施工的一万多名干部和社员越干越猛。他们在工地的赛诗会上,用这样的诗句,抒发革命的豪情:风雪何所惧,挥汗驱严寒,镐舞冻土翻,誓叫山河变。
辽宁省新民县柳河沟公社胜利大队,有一个圈河,里边全是肥效很高的草炭。一九七一年以来,一到冬天,他们就打开冻窟窿,挖出草炭垫地肥田。冰滑地冻,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弄得浑身泥水。有个阶级敌人进行破坏,说什么:放着热炕头不享福,跑到河边喝什么西北风。广大社员和干部同这个家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家说:北风吹,刺骨寒,冰里捞炭,心里甜。为了社会主义,大干苦干,战天斗地,就是最大的幸福。坚持正确路线 才能大干快变
冬季大干的高潮,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一些原来认为这也不行,那也办不到的人,现在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发现了生产潜力。他们说,照这样干,农业发展速度是完全可以加快的。
有的人过去认为,东北是高寒地区,人少地多,搞农田建设很难:春天忙备耕没有时间搞,夏天青苗在地没有办法搞,冬天天寒地冻不能搞,只能秋天搞一阵子,解决不了大问题。广大群众的实践,使他们看到,在东北地区,搞农田建设是大有可为的,冬天不仅能搞,而且能大搞。只要坚持正确的路线,深入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抓住冬季这个大好时光,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就会为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冬天能不能大干,农田建设速度能不能加快,不在客观在主观,不在群众在领导,不在方法在路线。黑龙江省肇源县委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县有七十万亩地需要改土,他们原来计划每年改六、七万亩,共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一九七三年,领导班子经过整风,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发动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在全县迅速掀起冬季大干的热潮,一冬一春改土二十万亩。县委一位负责同志说,过去我们总对群众觉悟估计不足,认为他们怕冷怕苦,愿意“猫冬”,可是一发动,成千上万的人都自觉地投入到农田建设的洪流。看来,不是群众“猫冬”,是我们自己思想上放松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思想上“猫”了冬。事实也正是这样。我们在访问中深切地感到,广大群众是坚决反对“猫冬”的。我们也看到,一小撮阶级敌人,并不甘心农村这个阵地被无产阶级占领,还在竭力破坏。少数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也还在留恋着“猫冬”的旧习。坚持冬季大干,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斗争。最近,三省各级党委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并注意联系实际,进一步解决领导班子的思想和路线问题。许多党委的领导同志已深入到农田建设第一线,狠抓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
三省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大寨经验,大干苦干,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