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以学为主 学工学农 勤工俭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29
第2版()
专栏:

以学为主 学工学农 勤工俭学
伊通县第三中学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长知识和才干
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伊通县第三中学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师生们坚持勤工俭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伊通三中是一所农村中学,设在半山区的伊丹公社。学校有十三个教学班,三十二名教师,七百多名学生。一九七○年以来,他们自己动手办小工厂、小农场,建立了学工、学农基地。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三年时间在山沟里开荒造田七十多亩,加上国家拨给的地,学校现在共有耕地一百三十多亩,园田三十亩。师生们精心耕作,实行科学种田,近两年粮食亩产都在五百斤以上。师生还养猪二十多头,种果树一千多棵,栽松树九万多株。他们办的小工厂,逐步自力更生添置了粉碎机、磨面机、台钻、电焊机、车床、刨床等设备,建立了糊精、胶垫、烘炉、机械、粉碎五个车间。四年来,校办工厂总产值已达六十四万多元,校办农场共生产粮食十八万斤。
师生们通过学工、学农活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长了实践知识和才干,又促进了教师的世界观改造,推动了全校教育革命的发展。
随着学工、学农基地的日益发展,学校党支部组织干部和教师联系实际,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克服“热衷于抓钱”、“讲排场,图阔气”等错误倾向,坚持勤俭办学,勤工俭学。几年来,学校将校办工厂、农场的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教学条件,支援附近一些生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他们先后维修校舍三十二间,修桥一座,还购买了一些桌椅、体育器械、教学仪器、图书等。同时,逐步实现了学校经费自给。这几年,学校免收学生的杂费、书费,学校的办公费、房屋维修费、设备购置费、冬季取暖费、学生医疗费等也做到了自给。
在支援附近生产队农业学大寨方面,从一九七○年到现在,仅提供的玉米、大豆良种就有五万多斤,受到伊丹公社党委多次表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