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刘知几和《史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02
第2版()
专栏:资料

刘知几和《史通》
刘知几(公元六六一——七二一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二十岁中进士,在地方上当了多年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小官。他积极支持代表庶族地主革新派的武则天执政。他曾两次给武则天上书,主张任用官吏要“明察功过,精甄赏罚”,做到“君不虚授,臣无虚受”,反对“无功获赏”。他的上书受到武则天的赞赏。不久,被提拔到中央任职,并兼史馆编史工作。后来又被任命为凤阁舍人,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参议百官的奏章,可以说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刘知几十分蔑视那些“专治周孔之章句”的儒生。当时有个王元感,写了《尚书纠谬》、《春秋振滞》、《礼记绳愆》等书,向儒家经典挑战,受到“专守先儒章句”的儒家围攻。刘知几就同他的知己联名上书为王元感辩护。这件事说明,刘知几不仅敢于抨击当时的儒家,也敢于抨击儒家经典和孔老二。
刘知几写的《史通》,共二十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三十九篇,现存三十六篇;外篇十三篇。由于《史通》对儒家的反动史学进行了一些批判,《史通》也就不断受到唐朝和以后历代儒家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承认《史通》“论史法极严”,但又攻击它“殊非古法”,“其议论亦多偏驳之处”。儒家特别集中攻击《史通》外篇里的《疑古》、《惑经》这两篇,这是由于这两篇比较有力地触及了儒家的痛处,批判了儒家的老祖宗及其反动“经典”。《史通》里最出色的恰恰是这两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