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德岭山的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03
第2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德岭山的面貌
内蒙古巴盟中后旗德岭公社党委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们德岭山的广大社员和干部,回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历程,深深地体会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有今天德岭山的新面貌。
在我们公社,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生产发展缓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资本主义黑货,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九七一年四月,公社新党委作出了“自力更生学大寨,艰苦奋斗创新业”的决议,并提出了修水库、打机井和渠系配套的具体措施。这些决议和措施,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坚决支持。但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咒骂这是“吹牛”、“劳民伤财”。公社党委及时开展了革命的大批判,打击了阶级敌人,教育了群众。广大贫下中农豪迈地说:不怕困难有多大,就怕路线出偏差;路线正确加双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一九七一年十月,在公社党委主要领导同志的亲自率领下,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开进了海流图河谷,兴修水库。
在那阴山深谷里,大家住的是地圪洞,挡风没有门,烧火没有炕,吃的沙拌饭,打眼缺锤少钎,放炮炸药有限。贫下中农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奋战十三个月,投工四十二万个,动用土石方三十万立方米,建成了一座容水量二千四百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可灌溉三万多亩土地。三年的工程,一年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又完成了十四里长、一点五米深、二点二米宽的石头混凝土总干渠一条,支渠十六条,斗渠一百一十四条,全长一百六十里。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全公社投入水库和渠道工程用工达七十二万个,动用土石方达四十五万立方米,比文化大革命以前在水利建设上用工和完成工程量的总和还要多。
在修水库的同时,我们在山下还打机井和大口井五十五眼,扩大井灌面积万余亩,实现了井库双灌,使全公社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成了旱涝保收田。一九七○年,一场山洪就冲倒了一百二十多间房屋,冲毁六千余亩庄稼。一九七三年秋雨大,山洪比一九七○年还猛。但是,由于水库的建成,十七个生产队变害为利,粮食产量有了很大增长。一九七三年,全公社粮食总产为一千一百万斤,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单产增加一百零九斤。我们超额完成征购任务一百零二万斤。一九七三年的牲畜总头数达到四万三千头,比一九六六年增加百分之四十。林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随着农、林、牧业的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地得到了巩固。现在,全公社各种机器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台增加到一百八十多台,增长了十七倍,有了胶轮车、链轨、手扶拖拉机、推土机、磨面机、柴油机、打场机、脱粒机、平地机、打堰机、钻井机等。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公社带来的成绩,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对林彪反党集团妄图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无耻谰言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诬蔑我国大好形势的迎头痛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